东汉文学中的女性生活世界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继秦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鼎盛王朝。东汉时期,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加强,礼法规定越发苛刻严格,妇女地位逐渐下降,广大妇女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不公平体现在政治、经济、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面对不公平的对待,东汉女性除了服从之外,也有自己的抗争方式。   政治上,因为皇帝幼弱导致皇后掌权,在主掌朝政治时,面对政治的波谲云诡,她们从容不迫,其才干胆识并不逊色于男性。她们的表现说明妇女在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方面绝不是“牝鸡司晨”那样的不堪。经济方面,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从事着与男子一样的田间劳动,不仅如此,她们还刺绣、纺织、经商,为东汉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婚姻生活方面,东汉妇女表现得主动、自主,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结婚对象,她们如果对婚姻不满,可在一定条件下提出离婚,改嫁、再嫁。文化方面,通过努力各方面的学习,妇女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修养,掌握了各种技能,涌现出为数甚多的才女。   东汉妇女们的抗争不是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的,但在客观上确实减轻了“男尊女卑”思想对东汉妇女的束缚,这一点是积极进步的,应予以肯定。但也必须指出:东汉时期的妇女并非都在抗争,因为各种强大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长幼、阶级、贫富、地域等,导致更多的东汉妇女选择了服从。   本论文力图立足于文学文本,以文化视角切入,探究东汉文学所显现的东汉妇女的生活状态。
其他文献
吴敬梓是一位地域意识极强的作家,其地域意识在《儒林外史》中有鲜明的体现。其一,小说重视人物的籍贯设置,几乎明确了所有儒林人物的籍贯,并以多种方式加以呈现。人物籍贯的
“日内瓦学派”是首先将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全面直接地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的文学批评流派,他们没有统一的纲领和严正一致的理论体系,但他们都将批评看成是“关于文学的文学,关于
建国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下,电影作为最富有群众性、最有力的政治宣传武器,一直承担着对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叙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主题
海子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巨大的神话存在,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没有哪个诗人如此长久地被人议论,如此狂热地被人纪念和崇拜,也没有哪个诗人在这个诗歌式微的时代受到如此崇高的礼
作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家,李佩甫极为关注当今欲潮涌动的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及精神状态,他力求以现实主义的叙事立场烛照当下欲望化的社会,并以客观真实的叙事态度展现多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