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CAST基因和HFABP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为寻找影响牛肉嫩度和大理石纹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7个品种(群体)176头牛为实验动物,通过PCR—RFLP技术对牛钙依赖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calpastatin,CAST)和类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y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like,HFABPL)部分序列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并且对研究所得到的多态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证实了国外文献发表的2个变异酶切位点的位置和碱基突变,并且从两个基因各自的基因型,对7个品种牛的嫩度与大理石纹性状,进行了基因效应的相关分析,以此为它们作为相应肉品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7个肉牛品种,包含4个杂交群体(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安格斯)和3个本地纯种黄牛(鲁西、晋南、秦川)。利用PCR-RFLP技术,研究CAST基因第6内含子和HFABPL基因外显子的遗传变异。证实了CAST基因第6内含子的XmnⅠ-RFLP多态酶切位点在1015bp处,等位基因为B;以及HFABPL基因外显子的RsaⅠ-RFLP多态酶切位点在298处,等位基因为A。通过克隆测序发现:XmnⅠ酶切多态是由于5’端的1015bp位点发生C→G突变产生的;RsaⅠ酶切多态产生于5’端的298bp位点发生G→A突变。 经x~2独立性检验表明,在XmnⅠ-RFLP中,3个地方品种牛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O.05),RsaⅠ-RPLP中,3个地方牛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未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三个地方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都达到中度多态。 利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两个基因座位不同基因型的WBS和Marbling两个性状的效应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牛CAST基因中的B等位基因,尤其是BB纯合基因型对牛肉嫩度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利木赞品种内,达到极显著。因此本项研究对把CAST作为肉牛嫩度候选基因提供了进一步根据。而CAST基因对大理石纹性状无显著影响。HFABPL基因RsaⅠ-RFLP多态性与嫩度和大理石纹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
其他文献
学位
摘 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分析了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内涵,并对影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43-02  1 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育部在2007年开始启动了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