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著名作家。在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多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金屋》《田园》《乡村蒙太奇》等作品。描写中原大地的山川风物,探索中原村落民众的文化心理,探讨中原村落社会的各种问题,是这些作品一贯的主题。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细致、繁复、精彩的民俗文化描写,使其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蕴涵。本文拟立足于民俗学本位,探讨民俗描写对李佩甫作品审美意蕴与历史蕴涵的建构作用。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论文的缘起、目的与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文本细读,对李佩甫作品中的民俗描写进行梳理。本文从宗族文化、人生礼仪、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等四个角度,对李佩甫作品中的民俗描写进行了归纳。这些民俗事象的归纳,为后面我们探讨民俗描写在呈现中原村落社会、探索民众文化心理和内心世界、建构作品历史蕴涵与审美意蕴等方面的作用打下了基础。第三部分为正文第二章,主要探讨民俗描写对作品深厚文化蕴涵的建构。首先,民俗文化的传承性,让民俗描写有力地增强了作品的历史纵深感,促进了作品炽热而又冷峻、淳朴自然等艺术风格的形成。其次,民俗描写有利于作者对小说氛围的营造。细致、生动的民俗描写营造了作品中的生活氛围,呈现了中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让作品中的民俗物品具有意味深长的象征意蕴。再次,民俗描写深入民众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体现在民众观念、行动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探讨民众文化心理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民族的命运与出路。第四部分为正文第三章,主要探讨民俗描写对社会变迁、民族文化心理转换的呈现作用。首先,激荡的时代风云冲击着传统的民俗文化与村落社会秩序,同时,民俗文化也一定程度上支撑着民众的生存,维系着村落社会的的秩序。其次,民俗描写呈现了风尚影响下的民众生活。风尚起着为时代生活命名的作用,体现了民众对于权力、面子等世俗价值的追求。再次,民俗描写能呈现社会转型与民众文化心理转换过程中民众的精神世界。通过民俗描写,李佩甫探寻了民众面对转型迷茫而躁动的集体心理,刻画了坚守与挣扎中的传统文化代表者的悲剧形象,更展现了作者对于新人形象的思考与期待。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语。这一部分主要对前述内容作简单的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