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微量白蛋白尿期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对DKD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并探讨芪蛭降糖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经过洗脱期的82例符合DKD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每次2.5g,每日三次),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每次80mg-160mg,每日一次),至少治疗18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 Albumin m 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 ALB/U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 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的变化。2.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40只以切除右肾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h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大鼠DKD模型,分为模型组、缬沙坦胶囊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芪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芪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每组10只。剩余8只正常大鼠行右肾假切术(简称假手术组)。成模2d后按如下标准给予各组大鼠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ml,对照组给予缬沙坦40mg·kg-1·d-1,低剂量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2.5g·kg-1·d-1(相当于成人用量的3.75倍)、高剂量组给予5g·kg-1·d-1(相当于成人用量的7.5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观察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 TP)、尿m ALB、m ALB/U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ys-C、β2-MG。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肾组织均行HE和SABC法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变,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足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VEGF、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纤维粘连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结果:1.(1)对照组有36例患者完成观察,有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试验组有39例患者完成观察,有2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试验组的终止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的尿m ALB、m ALB/Ucr在治疗18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P<0.01),肾功能可见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在治疗后第3个月时均已有了明显的改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试验组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的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2.芪蛭降糖胶囊能明显改善DKD大鼠的尿24h TP、m ALB、m ALB/Ucr,血Scr、BUN、Cys-C、β2-MG的异常;HE染色、SABC染色和电镜结果均显示3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病变较轻,调节了VEGF、ColⅣ、FN、MMP-9和TIMP-1在肾组织的表达(P<0.05-P<0.01),表明肾损害程度与VEGF、ECM表达呈正相关,减少尿蛋白可以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CM增多,保护足细胞,延缓DKD进程。结论:1.长期使用芪蛭降糖胶囊,不但可以减少尿蛋白,更重要的是具有延缓DKD进展的作用。2.芪蛭降糖胶囊具有减少DKD大鼠尿蛋白和减轻肾组织病变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中VEGF的过度合成和沉积、减轻ECM在肾组织中的积聚,从而改善DKD大鼠肾组织和血管结构病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