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cDNA文库构建、EST分析及Δ6去饱和酶基因克隆初探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拟球藻,单细胞藻类,由于其富含各种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色素,因而被认为是高附加值生物,且培养条件简单,易规模化培养,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然而,目前对微拟球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毒理及生理生化,极少涉及到分子水平。因此,我们构建了微拟球藻的cDNA文库,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 微拟球藻生长的培养基:f/2;温度:20±1℃;光照周期:D:L为12:12;光照强度:70μmol s<-1>m<-2>。 2)cDNA文库构建 微拟球藻于指数生长中期收集并用Trizol试剂抽提RNA。纯化后并合成cDNA,与载体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经测定,文库库容为2.5×10<5>克隆,重组率为95%,PCR检测的cDNA文库插入片断主要分布在500-1000 bp之间。 3)EST分析 随机测序了5812个克隆,得到5315个ESTs,其长度在100-716 bp,平均大小为420 bp。序列经过拼接和聚簇后,共得到668个configs、1292个singletons。非冗余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提交GenBank,通过在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检索,推断的氨基序列与已知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有637条序列与数据库提交的蛋白序列相似度显著,其余的相似度极小。在可被注释的490条非冗余序列中,发现了9条与脂质合成合代谢有关的:NRSs以及亲环素、α-双加氧酶类似序列各一条,此外核糖体和光反应等蛋白占绝大部分。 4)△6去饱和酶基因克隆 采用简并PCR策略没有克隆到△6去饱和酶基因,说明微拟球藻的去饱和酶基因很可能与目前已知的去饱和酶基因有所不同。 总之,本论文所做工作为深入了解微拟球藻生理生化过程奠定了很好的分子基础。
其他文献
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属鳕形目(Gabiformes)、鳕科(Gadidae)、鳕属(Gadus)。大头鳕分布于北加州至日本,俄罗斯至美国东北部等北太平洋地区,我国黄海是其分布
本文以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杜仲叶粉,即0(对照组)、2.5%、5%和7.5%四个水平,探究杜仲叶对青鱼
鱼类耳石长久已来一直被作为种间形态的分类特征,由于成鱼耳石形态具有种的特征,且具有生长呈明显的季节性、不易受机械损伤、比鳞片更为稳定等特点,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近十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小片段基因组文库并运用PCR法从中筛选含有中国龙虾微卫星序列的重组阳性克隆。筛选的引物为pUC118载体两端的通用引物M13+/-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