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域经济对区域信息化响应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再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进程。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理论为依据,选取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菜园乡受农村信息化影响不同程度的桃王、过村和中庄三个村作为样本村,尝试按照农户对信息化响应的程度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型,并探究其在农村信息化条件下的各种经济行为,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信息化响应差异的机制,进而探讨村域经济对信息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包括有四个主体部分和第1章绪论部分以及第6章结论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和农户行为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所研究样本村的概况,并说明选取样本村的依据,以及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第三部分,以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为依据,对不同村域以及村域内不同农户的行为、思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包括农户的思想观念、投资行为、消费行为等。第四部分,对信息化与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研究不同类型的农户(信息意识强型、信息意识中等型、信息意识弱型)对农村信息化的响应机制,初步解析了这三类农户的响应过程,并从宏观上分析了村域经济对信息化的响应。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经济与信息化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信息化给农户从思想到行为上带来剧烈的冲击。(2)农户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信息化做出响应。信息意识强的农户对内部因素响应特别强,这类农户善于学习、具有开拓精神,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敏锐,对信息化的响应最积极,往往成为村域中的能人、行业精英,其活动成为村域中其他农户仿效的对象,带动村域中其他农户的发展。信息意识中等的农户虽有劳动力,但其成员的开拓能力、敏锐性等因素的不完备,使其只能跟随信息意识强的农户进行经济活动,经济水平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不能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属于村域中的中间阶层。弱信息意识农户对信息反映不灵敏,多为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弱、安于现状、不敢冒险的农户,即使其他因素完备短期内也不能改变其贫困的现状,往往是村域中的那些贫困者。(3)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及历史问题等,农民整体的素质比较低,加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与城市市民在自我发展能力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仅仅给偏远地区的农民“输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农民自身只有拥有了“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网络传媒,构建无障碍信息化建设,正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让农民获得自主发展能力的方式,使得农民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使农民与城市市民在使用信息资源上处于平等地位。(4)信息化能够带动村域生产总值快速增加,促进村域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推动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使得第一产业人口减少,而第二、三产业人口增多,使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同时,信息化发展将为各个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劳动力产业间的快速转移,加速村域的城镇化进程。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至今尚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工农分割、城乡有别
合作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劳动者自愿入股联合,实行民主管理,获得服务和利益的一种合作成员个人所有与合作成员共同所有相结合的经济形式,遵循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
粮食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又是维护一个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资。因此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的焦点问题。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已实施多年,近年来,我国粮食补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明晰产权问题,即赋予林地承包经营者拥有完整的林地及林本的物权。三十多年来我国基本已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林改对进一步
巩义市涉村镇位于巩义市最南部,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2006年天然溶洞九连洞的开发拉开了旅游开发的序幕,之后又开发了九龙峡和五指山漂流等项目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反映了自然和人文交叉最为密切的关系。当前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区域甚至全球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有效的手段,采用遥感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尤其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相对国内而言,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得更为成熟。早期的单维度教育模式包括教育信息模式、教育伦理模式、实用
<正> 党的十二大之后,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伟大战略目标,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一切工作的
近些年,由于沿海生产成本的提高,很多企业陆续西进,据不完全统计,08至09年,东莞至少有1500家企业西迁到内陆。这些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西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