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教育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是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与实施,全国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相关专家都在摸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围绕“引导—发现式”教学设计模式,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图像处理内容为例展开了探索,共包括5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绪论,全面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和综述。第二章节是“引导—发现式”教学概述,阐述了“引导—发现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含义、具体的理论依据、特点和原则。第三章节介绍“引导—发现式”教学设计的阶段与模式,提出了本设计归纳出来的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节是对“引导—发现式”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分析,这一章节中通过教学中的实例对上一章节中的模式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并对教学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五章节是对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反思不足和待改进之处,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作了实践调查,通过对相关调查问卷和检测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现出“引导—发现式”教学设计在图像处理内容中的适用性、有效性,还体现出了该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既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在很大程度上督促教师自我提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使其更适用于日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