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女性妊娠的常见并发症。在系统病因筛查后,仍有半数以上的RSA患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母体免疫因素相关。自然杀伤(NK)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但在妊娠期前三个月的蜕膜免疫细胞中比例达到70%。外周血NK(pNK)细胞与蜕膜NK(dNK)细胞在细胞表型和细胞功能上均存在差异,pNK细胞主要具有高细胞毒性作用而dNK细胞主要具有高分泌活性。妊娠早期如出现NK细胞数量的改变和功能的异常,则可能引起自然流产等不良的妊娠结局。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1(LILRB1)是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多种免疫细胞表面均有表达。LILRB1的表达能够抑制NK细胞的细胞杀伤作用,维持胚胎对母体免疫攻击的逃逸,同时能够增加生长因子的分泌并促进胎盘血管的重塑,从而利于妊娠的维持。因此,我们认为RSA患者NK细胞中可能存在着LILRB1表达比例的异常改变。本研究拟通过收集妊娠早期外周血及蜕膜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SA患者和健康孕妇NK细胞中LILRB1的表达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孕早期外周血NK细胞中CD3-CD56dimCD16+LILRB1+(LILRB1+pNK)细胞比例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六产科门诊就诊的孕早期(孕6-13周+6)RSA患者60例(RSA-A组),同期选取孕早期健康孕妇40例(N-A组)。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NK细胞中LILRB1的表达数量。2.孕早期蜕膜NK细胞中CD3-CD56bright CD16-LILRB1+(LILRB1+dNK)细胞比例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选取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六产科门诊就诊的因自然流产而行人工流产术的孕早期RSA患者8例(RSA-B组),同期选取因个人意愿而行人工流产术的孕早期健康孕妇20例(N-B组)。收集外周血及人工流产术后废弃的蜕膜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原代蜕膜淋巴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NK细胞中LILRB1的表达数量。Flowjo v10.5软件分析流式细胞术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早孕期RSA患者(RSA-A组)与健康孕妇(N-A组)相比,外周血中LILRB1+pNK细胞/CD3-CD56dimCD16+(p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2.早孕期RSA患者(RSA-B组)与健康孕妇(N-B组)相比,蜕膜中LILRB1+dNK细胞占CD3-CD56brightCD16-(d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3.随访RSA-A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本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11例)孕早期LILRB1+pNK/pNK比例低于本次妊娠至孕晚期(49例)的患者(30.73±14.90 vs 47.54±23.46,P>0.05),明显低于N-A组(P<0.05)。RSA患者外周血LILRB1+pNK/pNK比例与妊娠结局正相关(P=0.035,相关系数0.272)。4.比较同时采集外周血及蜕膜标本的早孕期RSA患者(6例)和早孕期健康的妊娠女性(6例),结果显示RSA患者外周血LILRB1+pNK/pNK比例及蜕膜LILRB1+dNK/dNK比例均低于健康的妊娠女性(P<0.05),外周血LILRB1+pNK比例与蜕膜LILRB1+dNK比例呈正相关(P=0.016,相关系数0.676);5.蜕膜LILRB1+dNK/dNK细胞比例与产次正相关,与自然流产次数负相关(P=0.007、P=0.000,相关系数为0.504和-0.642);外周血LILRB1+pNK/pNK细胞比例与孕次、产次和自然流产次数均不相关。结论:1.LILRB1可能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2.早孕期低外周血LILRB1+pNK细胞比例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