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分子标记物筛选及lncRNA CASC7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起源于肝实质细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HCC的主要病因。HCC是世界第五大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是HCC的高发国家,每年占世界HCC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外科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HC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术后复发率高、术后生存率低等问题。因此,筛选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对提高肝癌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微阵列数据集GSE55092。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创新通路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Cytoscape_v3.7.2)中的Centiscape2.2和分子复合物检测(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MCODE)对关键差异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验证筛选出的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含量及临床意义。2.课题组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样本各5份,采用Affymetrix m RNA-lncRNA基因芯片,分析得到719个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根据选择基因间区类型lncRNA和校准p值排序的的筛选标准选择出6个lncRNAs,包括ENST00000514608.1、NONHSAT138156、NONHSAT024276、NONHSAT124357.2、NONHSAT053785和癌症易感候选基因7(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7,CASC7)。收集确诊肝癌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各50例标本,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对这6个lncRNAs的表达进行验证,通过比较这些lncRNAs诊断肝癌的临床参数,确定后续继续研究的目标分子。扩大三个组的样本量继续研究目标分子对肝癌的临床价值。结果1.基于GEO数据库的微阵列数据集GSE55092筛选出2264个差异表达的m RNAs,其中764个上调,1500个下调。GO分析表明,这些DEGs与小分子代谢、异型生物质的代谢和细胞氮化物代谢等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与代谢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相关。疾病与生物功能分析表明,DEGs主要与癌症、机体损伤和异常、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系统等疾病相关。关联度排名前10的基因被确定为关键基因。Cox回归分析显示,这10个基因(CDC20、BUB1B、KIF11、TTK、EZH2、ZWINT、NDC80、TPX2、MELK、KIF20A)均与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2.对基于新鲜肝癌组织运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得到的6个lncRNAs进行验证,得到CASC7、NONHSAT053785、NONHSAT024276和NONHSAT138156这4个lncRNAs具有差异表达,其中CASC7诊断肝癌的准确度最高,因此将CASC7作为继续研究的目标分子。已成功建立和优化了dd PCR技术检测肝癌、肝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CASC7的表达含量。肝癌患者血清中CASC7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位数:8.8versus 2.2 copies/μl,p<0.001)和健康对照组(中位数:8.8 versus 3.8 copies/μl,p<0.001)。血清CASC7高表达与肿瘤个数(p=0.005)、肝内转移(p<0.001)、肿瘤大小(p=0.007)和TNM分期(p=0.008)显著相关,其中CASC7区分肝内转移和非肝内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14-0.909)。然而,AFP不能区分上述临床病理参数。CASC7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ASC7与癌胚抗原(r=0.322,p=0.004)、碱性磷酸酶(r=0.467,p<0.001)、谷氨酰转肽酶(r=0.29,p=0.009)、乳酸脱氢酶(r=0.275,p=0.014)、白细胞(r=0.296,p=0.008)、血小板(r=0.279,p=0.012)和单核细胞(r=0.295,p=0.008)呈正相关,与胆碱酯酶呈负相关(r=-0.231,p=0.039)。CASC7区分肝癌组与非肝癌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95%CI:0.742-0.874),cut-off值为7.24 copies/μl,灵敏度为63.8%,特异度为95.2%。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与HCC进展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这有助于寻找HCC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同时基于新鲜肝癌组织样本的表达谱芯片筛选出CASC7,验证得到CASC7在HCC患者血清中显著上调,并与肿瘤数量、肝内转移、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调节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形成髓鞘的过程,但其中有很多相关机制仍不清楚。功能性非编码小RNA(microRNA)是细胞发育过程中一类非常重要的非编码RNA,发现并阐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mi RNA是否参与调节OL分化和髓鞘形成,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机制,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星形胶质细胞与髓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Dicer作为一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慢性炎症疾病,早期多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随着病情进展,往往发展为骨性结构损坏,甚至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理研究表明,发生RA时,正常滑膜被免疫系统攻击,表现为滑膜炎,对滑膜炎的早期诊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风湿病医生需要敏感的工具来辅助RA患者早期诊断及疾病活动度评估,超声检查(Ultr
课题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髋部伤病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急性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然而置换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由该术式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影响。手术创伤和麻醉插管所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可引起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特别是伴有基础疾病、心功能及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术后乳酸的蓄积。乳酸蓄积进而导致高乳酸血症,从而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血压及组
研究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血管壁中膜的主要组分,具有收缩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成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呈静止-收缩表型,表达一系列收缩相关蛋白,很多蛋白也是VSMCs常用的分化标记蛋白。但是与终末分化的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不同,它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允许它们对各种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分化的VSMCs可以根据需要或在微环境刺激引导下,
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及旅游业兴起,急进高原人群增多,高原低压低氧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人们身体健康重大威胁,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高原暴露可致右心负荷增大,进一步可导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表明心房不同步与室上性心律失常有关,但高原暴露是否会导致右心不同步变化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暴露对右心房机械同步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98名健康成年男性,所有受试者均乘坐汽车
研究背景及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面部蝶形和盘状红斑为特异性皮疹,而不伴皮疹的患者早期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此外,SLE患者中肾脏受累十分常见,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并发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不同肾脏病理分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不尽相同。肾脏病变中最严重的临床表
课题背景:目前,胃癌是消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我国高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三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有力控制,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但胃癌中一类特殊的类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及病死率却呈逐年增长态势。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
肺癌基因突变的检测与精准定量在肺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数字PCR(Digital PCR,dPCR)以其直接绝对定量、高灵敏特异和无需标准曲线及校准品等特点,在背景复杂的样本中鉴定稀有突变及微小丰度差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商业化的dPCR系统存在依赖精密昂贵仪器、检测成本高、芯片工艺复杂等缺点,还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操作较为简易、费用低廉、结果判定简单的基因
慢性低氧暴露是目前公认的严重危害成人健康的众多因素之一,在临床有许多慢性疾病,最常见的包括慢性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处于低氧状态。长期的低氧会导致人体多器官脏器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心肌和肺组织比较敏感,血液系统中的血细胞以及肾脏等在内的多系统脏器在长期慢性低氧状态下都会出现生理性代偿甚至是病生改变。其中,大脑是最重要也是对缺氧最敏
研究背景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复杂的术后并发症仍是棘手的难题[1]。供肝质量、受体全身情况、手术技术和围术期治疗方案是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四个重要因素。随着肝移植手术操作步骤的逐步规范和围术期治疗方案的日趋成熟,技术瓶颈和供受体管理不再是困扰各移植团队的主要难题。但在肝源长期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各移植中心纷纷尝试诉诸于扩展接纳标准以增加供肝的利用率,导致供肝质量参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