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它始发于高等学校,然后在文艺界、科学界全面展开,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先后卷入进来,其中高校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行得最早、最深入,影响也最深远。本文着眼于建国初期山东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介绍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阐述其概况,分析其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探讨改造过程中知识分子的心路变迁,并力求给以客观的理性的评价。与建国初期其它运动一样,山东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也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既有复杂而深刻的时代背景,又与山东大学自身的因素密切联系。从客观方面来说,这场运动发生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还在延续的建国初期,是在一系列运动如政治学习、土改运动、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进行的,是社会大变革引发地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从主观方面来说,国立山东大学和革命大学华大的合并,为当时山东大学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政治的热情和积极参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的教师们的思想状况,这些都成了山东大学发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主观因素。山东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有一个逐步发展而渐次达到高潮的过程,这场运动前后经历了学习动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三反”及总结与清理四个阶段,前后持续近一年之久。这场运动名为思想改造,主要集中在对旧思想的批判上,运动中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对知识分子的崇美、亲美思想、不问政治的纯技术观点、个人名利思想、理论与实际分离的教条主义等封建与资产阶级的“旧思想”进行了批判。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迫于现实的环境,山东大学的教师们在心理方面面临着艰难选择,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造前期,为了不落伍,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他们带着“摘桃派”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主动改造思想,迎合新社会。但在改造运动中,一些粗暴的做法,伤了他们的自尊,挫败了他们的自信,他们觉得自己百无是处,事事小心谨慎,逐渐产生了一种“明哲保身”消极应对的心理。通过思想改造运动,大部分教师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已经从资产阶级、凶什准兜牧⒊∽涞焦と私准读⒊『臀薏准读⒊∩侠础2⒅苯油贫松蕉笱г合档髡徒萄Ц母?促进了学术发展与文史见长。但运动过程中,方法的简单粗暴,让一些自尊心极强的教师们难以接受和适应,不可避免地对教师们的人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回顾建国初期山东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