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农用地流转与农户增收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k42424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的农用地承包制改革,制度性的释放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资产的产出功能,分别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土地与资金的市场化结合。3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为土地用途的转换和投融资结构的转变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从而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的“制度红利”。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作为指导,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以及SWOT分析等方法,详细阐述了农用地流转独特的委托与代理之间的关系,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模型设计;并对全国典型地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在农用地流转的大环境下保证农户收入的增长;同时结合前期典型地区的研究成果,扩展了我国目前的农用地流转模式;最后对农用地流转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全国和典型区研究的基础上,耦合相关经济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并基于SWOT分析阐释了农用地流转形式及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特征与内在机理。(2)基于霍姆斯特姆和哈特的委托代理经典理论,构建出关于农用地流转的新二层委托与代理关系,即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经营主体的多级委托代理,有效地解决和改善了农用地流转中的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缺陷和问题。(3)以全国农用地流转的市场化运行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背景,通过对农用地产出函数、报酬支付函数、规模经营主体成本效用函数的设定,构建出关于对转入方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定性分析框架和定量决策模型,以技术性结论更好阐释了农用地规模化流转是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求,关乎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厘清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农用地流转发展的各类政策建议,凝练并予以理论拓展,分别从农户分类教育、政府职能规范、物权保障等核心视角进行探讨,再次揭示了农用地规模化流转是提升我国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户增收的必由之路。综上所述,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其市场化能有效促进农用地优势资源的集中及农用地使用效率的提升。这不仅是惠民的重大举措,同时更是对中央“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一号文件精神的深刻贯彻和落实,凸显了本文研究的重要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正】 改革开放使我国对外教育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了发展。1989年,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共3717人,约为1979年在华留学生总数的9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动画电影发展迅速,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国内动画电影抄袭的印象,而且许多作品在国际上斩获好评,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刘健便是其中一位获得国际认可的国产动画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于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在与师生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
<正>利用耦合的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3)模拟研究了东亚地区地表甲烷排放增加对该地区臭氧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地表甲烷排放增加50%,东亚地区臭氧浓度将显著增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单纯的小夹板外固定往往难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的满意位置,常因复位丢失导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