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不同产地柴胡的生药学进行研究,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
方法:以不同药剂处理柴胡种子,观测不同药剂处理时间、温度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收集6个不同产地的柴胡种子,在嵩县柴胡种植基地进行种质特性比较,观察测定了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根长、侧根数、根干重等16个形态和性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柴胡,栽培于同一地点后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
结果:1.柴胡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泡种子时一般不要超过8h,时间过长结果种子的吸水量并不增加,会使种子过度膨胀影响发芽率。用不同的试剂处理柴胡种子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用 GA3(赤霉素)温度 15℃,浓度50mg/L处理8h的情况下,发芽率可达到48%。
2.对野生和栽培柴胡比较后发现野生柴胡的株高、主茎长、直径以及节间长都相对较大;栽培柴胡则较小;野生柴胡的叶片长、宽较长较为恒定,栽培柴胡变化较大。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在显微特征上比较,差异性较小,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山西绛县南樊和吉林的柴胡,有草酸钙方晶存在,而其它产地的柴胡则无草酸钙方晶。
3.不同产地柴胡的性状指标经方差分析,上部鲜重、上部干重、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总数、叶面积、主脉数、茎直径、主根长、根直径、一级侧根数都有极显著差异。
4.不同产地柴胡形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叶长宽比、根鲜重、根直径、折干率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上部鲜重、叶面积与主根长显著性相关,根鲜重或根干重与根粗显著相关
5.对不同产地柴胡中柴胡皂苷 a、d 含量分析,种质间柴胡皂苷 a、d 的含量差异较大,柴胡皂苷a含量最高的是山西万荣,柴胡皂苷d含量最高的是嵩县车村。
结论:为柴胡的药材鉴定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资料,也为柴胡药材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