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与3岁以上儿童漏斗胸术前术后的心肺功能研究以及手术矫形效果的观察,探讨本病最佳的手术年龄。方法:①肺功能检测:婴幼儿漏斗胸35例、3岁以上组22例,再选择例数、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与患儿相应的正常儿童作对照,术前分别行肺功能检查。术后1年各有22例、18例复查肺功能。同时也比较年龄相近的极重度与中重度漏斗胸各7例的肺功能。②心功能测定:婴幼儿漏斗胸20例,3岁以上组22例与例数、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与患儿相应的正常儿童分别行心功能测定。术后各有15例随访1年。同时将年龄相近的极重度与中重度漏斗胸各10例进行心功能比较。③ 比较婴幼儿与3岁以上病例组手术矫形效果。结果:① 婴幼儿漏斗胸与正常组肺功能比较,TE/TI、%V-PF、V25/PF明显异常(P<0.01);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3岁以上组的VC、FEV1、V25、BR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术后1年复查其VC、BR明显改善,FEV1、V25有增加趋势,再与正常儿童比较,FEV1、V25仍明显降低(P<0.01)。② 婴幼儿组术前心功能示SV、EF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SV、EF明显改善,术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岁以上组SV、EF、MVCF、E/A、IVR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年复查SV、IVRT明显改善,EF、MVCF有增加趋势;术后再与正常儿童比较,仅<WP=7>EF、MVCF仍减低(P<0.01)。③年龄相近的极重度与中重度漏斗胸心肺功能比较,示极重度组的%V-PF、V25/PF 、E/A、IVRT明显异常(P<0.01或P<0.05)。④ 婴幼儿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镇痛药使用天数、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矫形效果等方面均优于3岁以上组。结论:① 婴幼儿漏斗胸术前存在肺功能损害(主要是小气道),术后1年各指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3岁以上组术前肺功能损害更明显,术后1年随访小气道功能的指标V25、FEV1仍明显降低。② 漏斗胸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年龄越小损害越轻,年龄增大,不仅心脏收缩功能受损,而且舒张功能也有障碍,手术年龄越早,心功能恢复越快。③ 漏斗胸畸形程度越重,心肺功能损害越明显。④ 婴幼儿组的手术效果优于3岁以上组。根据本研究,我们认为漏斗胸最佳的手术年龄为1岁半~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