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50 年代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依托、以争取工业最大产出的增长为目标的。70年代末期,中国工业化进程发生了变化。在城乡经济和社会体制依然分割的情况下,兴办乡镇企业就成了农民进入非农产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乡镇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农民开始了直接进入工业化的进程。乡镇企业的崛起形成了中国工业化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它已成为农村工业化的主导方面和基本途径,而农村工业化又是中国工业化的关键。中国工业化进程由此出现新的生机,国民经济结构也由此而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工业部门得以生成,从而使国民经济结构呈现崭新的局面。推进工业化的实质就在于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革,最终实现现代化。不论从怎样的角度论证,理论和事实都证明,在中国直接由二元结构转换是不可能的,这也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不论是通过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还是依靠把在城市中扩张工业部门来转换二元结构,都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只能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就地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弱化二元结构的强度,来打破固有平衡,形成国民经济结构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