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发生改变,使以煤电为主的电力行业面临不小挑战。煤电的碳排放占我国全行业碳排放的40%,因此煤电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煤电仍将在长时间内是电力供应的基础负荷,因此积极地探索安全高效的火力发电技术,实现火电企业智能化、数值化、互动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锅炉爆管引起的非计划停机时间约占机组停机时间的40%,而随着火电机组进一步向低数量、大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发生改变,使以煤电为主的电力行业面临不小挑战。煤电的碳排放占我国全行业碳排放的40%,因此煤电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煤电仍将在长时间内是电力供应的基础负荷,因此积极地探索安全高效的火力发电技术,实现火电企业智能化、数值化、互动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锅炉爆管引起的非计划停机时间约占机组停机时间的40%,而随着火电机组进一步向低数量、大容量、高参数发展,工作环境恶劣的辐射-对流受热面超温爆管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在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获取详细壁温分布的前提下,如何研究新的实时壁温分布的获取方法,为电厂运行人员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对实现传统火电企业转型、提高锅炉安全高效低污染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锅炉炉膛内燃烧过程和辐射-对流受热面壁温进行耦合计算,通过比对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研究燃尽风摆角和各级减温水流量变化对壁温分布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该耦合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反映炉内物理场和壁温分布,燃尽风摆角角度增大,超温风险先增大后减小,在0°时炉内烟气温度最高,对各受热面辐射换热最强烈,超温风险达到最大;随着各级减温水流量增大,各受热面壁面最高温呈下降趋势,但壁面温度场分布基本相同。其次,依据特性规律,选择一、二次风风量,OFA风摆角,蒸汽入口温度,减温水流量作为特征向量,构建模拟数据库。通过在线匹配工况实现在线获取壁温分布,并结合诊断方法实现对受热面超温的实时诊断。最后,本文采用WPF用户框架开发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包括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电厂运行人员可以通过该软件模块实时获取壁温分布和热偏差信息,了解炉内的壁温分布,并诊断辐射-对流受热面的超温风险。
其他文献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及其向环境的持续释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危害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环丙沙星(CIP)是一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采用传统的生化方法很难将其从环境中去除。电芬顿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去除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然而传统的电芬顿技术存在着pH应用范围窄、产生铁泥、催化剂不可回收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氧基氯化铁/石墨毡(FeOCl/GF)复合阴极电芬顿体系
中国公路桥梁建设规模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大比例路桥结构已经步入了老龄化阶段,破损现象日趋严重,对在役桥梁进行检测维修和养护管理已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桥梁的常规检测大多依赖于人工进行,耗时费力,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规避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满足现代检测模式智能化和准确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桥梁裂缝检测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无人机成像的桥梁裂缝检
截止目前,多功能高效电磁控制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涵盖从可见光到微波以下的波段。作为平面或二维(2D)超材料,具有深亚波长厚度的超表面近十年来被用于几乎任意电磁调控中,并因其超薄特性利于紧凑架构的光电集成。与传统光子器件不同,超表面旨在通过周期性或随机分布的亚波长亚原子,例如纳米棒、纳米光栅、纳米梯形、悬链线、LC谐振单元、开口谐振环等,以逐像素的方式调节入射光振幅、相位和偏振态,引入可控的局部相
在经济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下,企业尤其集团公司需要顺应趋势发展,把握机会,调整结构,在新趋势下探索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道路,积极加大创新发展是企业应对新变化的必由之路。但在新环境下,企业难以凭借自身进行创新,企业需要打破行业边界进行创新。开放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在生态圈中企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企业的创新转型。近年来有些企业运用开放式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
生态网络识别是保障区域国家生态安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连通性、确保区域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目前传统生态网络构建大多从单一景观格局要素识别生态网络,缺乏对生态过程的考量,综合生态功能与形态结构识别生态网络的研究较为欠缺,景观生态学下跨学科的技术方法为传统生态网络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利用In VEST模型对区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估,结合Geo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制冷能耗在社会能源消费中占比显著。因此,降低制冷系统压缩功以减少电能消耗具有切实意义。在节能技术当中,通过低品位热能降低制冷系统压缩功的热功复合驱动制冷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现有的优化模型却不一定导向节能量最大的方案。此外,工程应用以中等规模热源数量为主,其与现有热功复合驱动制冷系统的匹配性差。基于此,本论文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为了克服传统水泥基材料的脆性、突破其应变软化属性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材料。造价高、常用掺合料矿渣和粉煤灰等供不应求以及高温下ECC材料和构件力学性能劣化等因素制约了该材料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本文提出采用陶瓷抛光砖粉(以下简称陶粉)作为胶凝材料取代粉煤灰,采用陶瓷再生砂(以下简称陶砂)作为细骨料取代石英砂,并在使用PE纤维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玄武岩纤维,旨在改善ECC常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提出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的新部署。这一新部署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确保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提供了基本遵循。
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主旋律,是对乡村社会的一次整体性、系统性重构。这一历史性重构牵动着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业、生态等各方面变革,其中人是变革的关键因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也是最终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立足乡村社会本身的特殊性来思考和回应。身份问题是对个体价值尊严及其作用发挥得以确证的重要因素,千百年来身份的定位功能、识别功能和赋权功能规范着乡村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