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保证才能得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十分丰富,但具有共同的一点,是为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社会保障一般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部分组成。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值得深入研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建国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和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列宁社会保障的思想和实践。研究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实践,不但能够更好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从列宁社会保障思想形成的理论与现实条件,内容和原则,成效与不足和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影响及启示等方面做了详细研究论述。列宁社会保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根据苏俄的历史条件,并结合苏俄的现实状况,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应用于苏俄具体社会实践中,并不断进行创新。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首位主要领导人,真正关心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人民谋利益,在苏俄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他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内容包括:确立国家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筹集社保基金,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和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发展社保事业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发展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权利要同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相结合,社会保障要和按劳分配相联系。列宁建立了苏俄社会保障制度,对当时的苏俄有着重要影响。它维护了劳动人民利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了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社会保障事业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借鉴。列宁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对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初创时在立法、就业、医疗卫生和扫除文盲等方面起过重要影响,同样对我们今天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保事业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