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孔可以传达性别、表情、种族、年龄等大量信息,大量研究使用不同范式(比如启动范式、Garner范式等)对面孔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觉加工进行探讨。此类范式均体现了即时加工的特性,本文采用适应范式研究面孔,从信息流的角度出发探讨面孔表情与性别维度间的加工关系。 方法:采用面孔适应范式、以被试的认知偏向作为测量指标,以表情判断和性别判断为任务,使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实验一和实验二证明了面孔表情与性别的加工关系是交互的。 实验一从面孔适应的角度探讨了性别对表情适应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面孔的表情、适应面孔的性别、检测面孔的性别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39)=18.354,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适应女性高兴面孔后,检测面孔同为女性面孔时,产生了显著的表情后效量(t=6.191,p<0.01);适应女性悲伤面孔后,检测面孔为男性时,产生了显著的表情后效量(t=4.764,p<0.01)。 实验二从面孔适应的角度探讨了表情对性别适应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面孔的表情、适应面孔的性别、检测面孔的表情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39)=4.736,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适应男性悲伤面孔后,检测面孔同为悲伤面孔时,产生了显著的性别后效量(t=4.283,p<0.01);适应男性高兴面孔后,检测面孔为悲伤时,产生了显著的性别后效量(t=2.294,p<0.05)。 结论:基于面孔适应范式,完成表情任务时,性别影响表情的识别,产生性别关联表情后效;完成性别任务时,表情影响性别的识别,产生表情关联性别后效;从而证明二者间的加工关系是交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