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切入,结合海派文学中的西式娱乐空间书写,探究作家是在何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的影响下参与空间的意义建构,进而分析作家复杂的文化立场。半殖民语境中的西式娱乐空间作为“空间殖民主义”的输入,同时扮演着“现代”与“殖民”的双重角色,复杂的空间体验促使海派文学的空间书写交织着认同与批判的双重话语。空间双重话语背后暗含着上海知识分子文化立场的暧昧,显示出其在复杂空间体验中的矛盾心态。然而,正是在双重空间话语的编码中,凸显出半殖民上海多元化、立体化的面貌。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梳理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评述国内外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发展,揭示空间视域下海派文学研究的开拓性意义。最后,对空间视域下的海派文学研究文献和研究情况进行归纳述评,针对西式娱乐空间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的界定,阐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论述半殖民语境中的西式娱乐空间体验。首先,结合历史资料与文献追溯西式娱乐空间兴起的半殖民背景,揭示西式娱乐空间蕴含的文化殖民策略。其次,分析西式娱乐空间所扮演的“现代”与“殖民”双重角色,由此带给上海知识分子艳羡与屈辱并存的复杂空间体验。第三章论述海派文学中西式娱乐空间的双重书写。首先,梳理30年代海派文学中的西式娱乐空间书写,对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海派文学中典型的电影院、酒吧、舞厅和公园书写为例,阐发作家在复杂的空间体验下对西式娱乐空间的丰富隐喻与想象。其次,揭示海派文学书写中对西式娱乐空间既认同又批判的双重话语,探析作家在现代性诉求与民族意识的导向下参与空间的意义建构。第四章论述双重空间话语中的知识分子主体矛盾。首先,从双重空间话语中阐释半殖民语境中知识分子中西文化立场选择的暧昧。具体分析海派作家与左翼作家面对西式娱乐空间的矛盾心态,海派作家对空间的评判交织着世界性文化想象与殖民的焦虑,左翼作家对空间的评判交织着阶级批判与现代性生活的向往。空间评判的双重话语昭示着殖民语境中知识分子普遍的矛盾心态。其次,分析双重空间话语的文学生产意义,正是双重的空间话语促成了文学空间的丰富性,揭示了半殖民上海都市丰富而立体的面貌。本文将以这四个章节对30年代海派文学中的西式娱乐空间书写进行分析,以期从空间视角来考察半殖民语境中知识分子的空间体认与文化立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