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增生肥大与其退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三维重建资料。按病例样本纳入条件筛选出40例患者样本,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判定参照Weishaup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后,在此40例样本中的CT资料中选择在关节突关节显示最清楚的层面,观察L1/2~L5/S1共5个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即5组腰椎小关节)。分别选取轴位小关节径线A、矢状位小关节径线B及冠状位小关节径线C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并测量,且每条径线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所得数据中,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分析,三组或四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三个不同层面小关节A、B、C三组径线测量均值与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分析。结果表明,0级与Ⅰ级,及Ⅱ级与Ⅲ级间的径线测量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的径线测量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随着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逐渐加重,小关节增生肥大的程度也逐渐加重。对腰椎小关节退变不同年龄组间的A、B、C三组径线测量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推断,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小关节增生肥大程度逐渐加重。经分析,男女不同性别间的小关节增生肥大无统计学差别(P>0.05),对于小关节增生肥大及退变程度的研究可排除性别因素。结论:明确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从而判断腰痛来源的意义重大。腰椎小关节增生肥大被明确列入腰椎小关节退变分级判断条件中,腰椎小关节增生肥大的程度能够反映其退变程度。年龄因素会影响腰椎小关节增生肥大程度,随着年龄增长,退变程度逐渐加重。对于小关节增生肥大及退变程度的研究可排除性别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