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先在土地领域进行土地改革,使当初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能够“耕者有其田”,初步解决了建国初期的粮食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具有诸多问题,造成国内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较低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良好成绩,农业生产由最初为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到如今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为发展和建设目标,从而为相关工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原料及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质的农业产品,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并向诸多向关联行业产生的辐射效应也进一步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无论在体量或是质量上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较之过去均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同发达国家,特别是以农业出口为主导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国内农业产业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也是有较大差距的,城乡间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逐渐明显,城乡收入两极化问题日渐凸显。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农村地区的信息科技发展水平比较滞后,远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缓解城乡间经济发展失衡的压力,基于农村经济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资源有效推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研究结论,对当前农村利用互联网资源的路径上具有的影响以及问题展开分析,以此作为基础让农村经济主体得到有效疏通,采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式让互联网资源得到充分使用,由此带动农村经济良性运转,为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及见解。本文在分析时会根据有关理论方面的知识,全方位介绍农村互联网资源有关的配套措施以及资源配置等相关问题。侧重于阐述此项资源整体的传导路径,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特定农村经济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反馈进行分析以提出了合理的参考方案与建议,为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结合,进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贡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