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及建筑整体的气密性能大幅提升,建筑能耗水平明显下降。然而,建筑本体的高气密性使得室内出现新风不足、污染物浓度过高等一系列问题,此时机械通风成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强化新风补给的重要途径,而新风量的提升必将引发建筑的能耗随之增长。另一方面,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要求其年采暖能耗不应高于15kWh/(m2a)。为降低严寒及寒冷地区新风热负荷及其采暖能耗,新风热回收成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新风系统减荷降耗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结合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实际效率,确定新风系统的负荷及能耗,成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机械通风系统设计的关键。针对上述目标,本文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气密性现场实测。基于实验测试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建筑的气密性流量-压差特征曲线,并建立气密性测试与常压运行状态下渗透换气次数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对新风系统的风量计算做出渗透修正。其次,结合严寒及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对新风热回收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论证,并经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系统形式、风量及运行策略对系统能效的影响。而后,进一步针对严寒及寒冷地区热回收装置的霜冻问题,引入预热开启温度及预热设定温度的概念,完善了新风预热负荷及年预热量的计算方法,建立出热回收装置的防霜冻运行策略。最后,本文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高气密性及新风热回收技术应用特点,建立新风系统负荷及能耗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运行策略、不同地区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对比讨论了其对不同地区负荷及能耗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建筑气密性测试得到的气密性流量-压差特征曲线可以表征不同压力差下建筑围护结构对抗室内外空气渗透的能力,建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气密性与其气密性测试结果符合普适性的比例关系,对应不同的室内外运行压差,可求得对应的渗透换气次数ACHn。通过渗透校正并计入热回收对新风热负荷的影响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新风负荷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高气密性建筑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由气密性造成的渗透热负荷约占总负荷的9.3-14.1%,优化预热温度策略后预热量相比常规模式可减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