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一方面在WTO框架协议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扩张的负面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规模出现萎缩,为了振兴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早在2003年就与香港、澳门率先签署了内地与港澳CEPA,在2002年启动了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从此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自由贸易区战略指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时,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中国—智利、中国—巴基斯坦、中国—新西兰等国的自贸协定从生效到现在已有几年时间,因此,对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此为选题背景,阐述了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自由贸易区兴起的大趋势下,中国如过不顺应区域经济合作大趋势,必然会陷入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开展自由贸易易区战略。在经济方面,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仅有利于中国贸易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改进生产技术以保证对外经贸的长远发展;在政治方面,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加深双方的政治互信,而且能够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政治地位。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情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对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研究较少。第二部分以关税同盟理论为基础,对自由贸易区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提出原因、发展过程、发展现状,发展特点、自由贸易区的现实效果,从纵向对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全面介绍。第四部分主要以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巴拉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已有自由贸易区研究,分析了中国自贸区战略的贸易效应,最后,论文提出结论并对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