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对健康年轻久坐人群的认知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11名20-27岁的身体活动不足的久坐年轻成人(女:6名,男:5名;平均年龄:23.7±2.1岁;BMI:21.65±2.49kg/m2)。本研究为随机交叉实验,干预时长为9小时,将受试者随机分到以下3种实验条件:连续静坐(SIT):连续静坐9小时;步行间断干预(WALK):连续静坐+7次8min/h中等强度的步行;步行结合抗阻运动间断干预(WALK+RE):连续静坐+7次8min/h中等强度的步行结合抗阻运动,步行和抗阻运动相间进行(3次步行间断和4次抗阻运动)。每两个干预实验之间至少间隔5天。在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即刻、次日早上7点进行认知功能测试(Stroop词色试验、Tail Making Test、2-Back分别测量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工作记忆),统计正确率、反应时和速度-准确度性能指数。使用Polar RS800CX训练心率表监测24h(实验当日8:30-次日8:30)的心率变异性,主要测量运动干预结束后1h(17:08-18:08)、干预结束后5h(17:08-23:00)、夜间睡眠期间(23:30-次日6:20)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种干预条件下的24h、睡眠期间、运动干预期结束后5个小时心率变异性的差异;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三种干预条件下认知功能测试和心率变异性随时间变化的组内和组间差异。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干预前后(基线干预结束即刻)认知功能变化与心率变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软件SPSS插件PROCESS进行心率变异性在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影响认知功能中的中介效应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结果发现,时间因素对认知功能测试部分指标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干预方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简单效应发现,与基线值相比,WALK干预结束后即刻(P=0.01)和次日7点(P=0.04)的Stroop反应时显著降低,Stroop速度-准确度性能指数显著升高(P=0.01);WALK+RE干预结束后即刻的Stroop反应时显著降低(P=0.042)。2-Back测试中,相对于基线值,WALK+RE的速度-准确度性能指数显著升高(P=0.031)。2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结束后即刻表现为RMSSD、PNN50、HF-nu的显著降低和LF-nu和LF/HF的升高,即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抑制。然而三种干预结束后5h心率变异性、24h心率变异性和夜间心率变异性都无显著差异。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LF-nu和HF-nu的变化在急性久坐行为间断改善抑制功能的作用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βLF=-16.81,95%CI(-41.10,-0.65);βHF=-16.86,95%CI(-41.67,-1.04)]。研究结论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能够改善年轻健康久坐人群的抑制功能和工作记忆WALK+RE比WALK能够改善更多的认知功能领域。并且,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会降低干预结束后即刻的心率变异性,而对更长时间的心率变异性和夜间睡眠心率变异性无显著性的影响。心率变异性可以介导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改善抑制功能,建议急性久坐行为间断干预后短时的适度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抑制和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可能有助于促进认知功能的提高。未来需要增加影像学、血液指标等相关研究以提供更充分的证据和建立机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