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凭借能够大规模储热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 CO_2)布雷顿循环热效率高、设备体积小、系统简单,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能显著提高热发电效率和经济性,是下一代光热发电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案之一。s CO_2布雷顿循环的透平入口超过700℃,要求系统中的换热器能在高温下稳定高效地运行。固体颗粒的集热温度可超过900℃,能在高温下稳定工作,且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是s 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凭借能够大规模储热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 CO2)布雷顿循环热效率高、设备体积小、系统简单,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能显著提高热发电效率和经济性,是下一代光热发电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案之一。s CO2布雷顿循环的透平入口超过700℃,要求系统中的换热器能在高温下稳定高效地运行。固体颗粒的集热温度可超过900℃,能在高温下稳定工作,且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是s CO2布雷顿循环中潜在的集热储热介质选择之一。浅层多级流化床换热器工作温度范围大、传质传热性能优异、布风板和床层压损小,其较大的长宽比使埋管可以采用直管形式布置以减小s CO2压损,适合作为s CO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本文搭建30k W浅层多级流态化颗粒换热试验台,探究了浅层多级流化床内颗粒的输运特性及与埋管之间换热特性。并基于双欧拉流体模型对流化床内颗粒与埋管管束间的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析因设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了颗粒粒径、颗粒导热系数、流化气体风速等三个因素对颗粒与埋管间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利用浅层多级流态化颗粒换热试验台,试验分析了空床启动时的颗粒流动特性,采用脉冲示踪法获得了换热器内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颗粒在浅层多级流化床换热器内有良好的流动与输运特性,床层颗粒在轴向的流动以平推流为主,随着流化风速的增大,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减小,床内颗粒流动向全混流变化。开展了1-2倍临界流化速度和5-30g/s颗粒流量下的热态试验,获得了床层温度、流化风速、颗粒质量通量对颗粒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温度、颗粒质量通量的增加而增大,流化风速对颗粒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小,不同埋管与颗粒间的换热系数存在差异,更靠近床层底部的埋管与颗粒间有更大的换热系数。在临界流化速度1.5倍左右,换热器采用直管管束逆流形式布置时颗粒侧换热系数可达590~860 W/(m2·K)。对于100MW级太阳能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系统,流态化颗粒换热温度范围为650~900℃,换热器热效率约为98.7%,?效率约为80.6%,效能约为61.9%。基于双欧拉流体模型对流化床内颗粒与埋管管束间的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瞬时气固流动特性与颗粒与埋管间的换热。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偏差小于10%,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析因设计与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颗粒粒径、颗粒导热系数和流化气体速度对换热的影响。发现颗粒粒径是换热系数主要的影响因素,流化速度是次要因素。
其他文献
铁路旅客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是列车必备的核心系统,也是乘客安全舒适旅途的保障。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行业快速发展,对旅客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国家最新标准,我国旅客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主要由DC120V充电机,AC380V三相逆变器和AC220V单相逆变器组成,其中充电机负责为整个列车设备母线和备用蓄电池供电,单相逆变器负责为旅客用电设备供电,两者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列车的安全性和乘
乳糖酸(Lactobionic acid,LBA)是微生物在乳糖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天然的多羟基有机酸,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精细化工行业。近年来,乳糖酸的抑菌性能逐渐被熟知,然而其抑菌作用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研究乳糖酸抑菌谱及其对敏感菌的作用机制,对于由敏感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及食品保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明确乳糖酸抑菌谱的基础上,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
目的:基于先前的实验基础,老年大鼠通过吸入七氟烷可致认知功能障碍并建立模型,检测老年SD大鼠海马组织中5-HT_3受体,cAMP、PKA、CREB以及p-CREB的表达,从而了解七氟烷与5-HT_3受体对老年S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POCD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8-20月龄,体重在600-700g之间,均为雄性,老年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空白组(B组,n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尾动脉收缩压、蛋白尿、肾功能的影响及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探讨针刺作用于高血压肾损害的氧化应
固有免疫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一系列高度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而激活。NLRs(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oligomerization do
干热岩是一种不含水或含少量水的高温岩体,蕴含了巨大的能量,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干热岩中热能开采需在储层中注入流体后与岩体进行热交换再将热能携带出来进行利用。因此,注入流体在高温岩体中的渗流特性将极大的影响着储层的采热效率。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开展了高温岩体中注水、注CO_2和水气交替注入的采热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和CO_2在高温岩体中的渗流特性和采热效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
设G为一个n阶有限群,记(G)为G的元素阶和。本文在已有的对同阶有限群元素阶和的研究基础上,运用有限群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对n阶有限群的值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有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植物病原卵菌,其引致的大豆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为了探讨大豆疫霉的分子致病机制,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一个可能参与调控大豆疫霉休止孢萌发的基因Ps HSFs L,并构建了其沉默和过表达2种质粒载体,再使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案,将2种质粒分别转入大豆疫霉;通过含有G418抗性的培养基来筛选
随着桥梁工程在国内不断地建设与发展,在桥梁施工不断趋于成熟的情形下,出现了很多跨江和跨海大桥。作为立桥之本,桥梁基础也不断向更深的水域推进,深水基础便成了这些大跨度桥梁的关键一环,而随着深水基础一同衍生出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多种围堰施工技术。其中双排钢板桩围堰作为新兴的一种围堰结构,由于其能适应跨度更大、更深水深、难度更高的桥梁工程,有效地弥补其他围堰结构的劣势,因此在大跨度桥梁工程施工中表现尤为突出
赛里木酸奶是新疆拜城县当地维吾尔族农妇制作的一种传统且非常受喜爱的凝固型酸奶。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赛里木酸奶中含有较同类酸奶产品中含量高的功能性因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推测是由微生物代谢而来。本文以赛里木镇的生牛乳和传统酸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0份生牛乳和30份传统酸奶进行宏基因组检测,用纯培养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挑取生长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