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工业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多样性、高质量的时间和位置信息,人类利用这些基本信息,可以进一步获得地图位置、方向、速度等信息,从而解决了人们“何时?何处?”的问题。目前,人类开发的GPS、北斗、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等四种导航系统已得到广泛地应用,这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围绕兼容北斗、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等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接收机芯片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着重对接收机系统的架构、抗干扰可重构射频前端、可重构滤波器和快速锁定低噪声锁相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导航接收机的系统需求,研究了可重构多模兼容导航接收机的系统架构。由于全球四种导航系统信号频段覆盖广,全兼容导航射频芯片设计难度大,目前双通道接收机导航射频收发芯片尚未实现全兼容,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可重构的双通道接收机和单通道发射机实现全兼容的导航射频芯片架构。在综合考虑了系统功耗、可重构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计算了多模兼容接收机的整体指标并在系统各个模块之间进行了合理划分,为各个模块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奠定了基础。采用SMIC 0.13微米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覆盖全频段RNSS和RDSS频点的卫星导航射频芯片。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芯片性能完全满足四种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接收的需求。针对无线通讯信号对导航系统的干扰,尤其是WIFI和LTE信号对北斗导航系统RDSS频段干扰的问题,设计了新型的、无需外置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抗干扰低噪声射频前端,实现了片上高Q值射频滤波,首次在导航接收机芯片射频前端实现了18dB以上的带外干扰抑制能力。射频前端在2.5GHz频点处的增益为44.98dB,噪声系数为2.03dB;采用电流型无源混频器和IIP2调谐,提高了线性度,从而获得高达-7dBm的IIP3和+72dBm的IIP2。为了抑制带外干扰,实现低中频/零中频接收机可重构,设计了一种新的滤波器电路。该滤波器电路采用有源RC架构,实现了阶数可重构、低通/带通可切换,兼容了各种导航系统的频点和带宽。在所有导航系统滤波器中,偏移中心频点2倍带宽处的带外抑制均大于38dB,镜像抑制大于35dB。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相比其他导航芯片内置滤波器提高了16dB以上。为提高导航接收系统的兼容性,提出了新型的具有双模自动频率调谐功能的锁相环电路,采用自动逻辑控制实现模式切换。测试结果表明,AFC仅耗时9μs,整个锁相环锁定时间为19μs;锁相环的频率覆盖范围为2.2~5GHz;在频率偏移100 kHz处锁相环的相位噪声为-90 dBc/Hz,在频率偏移1MHz处带外相位噪声为-120 dBc/Hz。分析了芯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优化了版图设计,测试了导航射频芯片的通道增益、噪声系数和动态范围,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多模接收机芯片可兼容所有导航系统,通道最大增益为105dB,最小噪声系数为3.1dB,动态范围为85dB,均满足导航接收机系统需求。本论文受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D2/GPS终端设备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2011A090200106)资助,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也可以运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