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中的介入资源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趋频繁,学术论文已成为现今学者进行学术展示的主要媒介,而引言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介绍论文研究内容和阐述研究价值等诸多功能,因此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国内外学者针对引言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层面的跨学科、跨语言等研究,然而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视角探讨引言语篇中对话空间创建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研究从国际知名应用语言学期刊《学术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中随机选取了2011-2016年间由英语本族语作者撰写发表的40篇学术论文,依据Swales的新CARS模式及Martin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框架对40篇引言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旨在探讨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作者如何通过介入语言资源的选择来实现引言语篇中各种立场之间的互动与协商,进而借助对话空间的构建来成功实现创建研究空间的语篇交际目的。  研究发现:(1)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作者在撰写引言时较高程度地使用评价性介入资源,通过对话性收缩或对话性扩展的语言手段来实现引言的交际目的。(2)不同介入资源在实现引言交际目的时所呈现的使用情况和语言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在对话性收缩方面,分别通过‘否认’资源中的否定词汇和表示转折的连接词或副词来评价前人研究或命题中存在的不足;而‘公告’资源中的‘引证’多用于限制与作者命题观点不一致的诸多声音的存在,一般由表示叙实性的转述类动词来实现。这些收缩性资源的使用,能够使作者有效限制语篇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声音,为其自身研究领域和地位的确立争取空间;而在对话性扩展方面,‘接纳’是作者维持与读者观点互动协商的主要资源,一般由情态词或相关的情态表达式来实现。此外,‘中性归属’也可作为扩展对话空间的另一语言策略,通常由描述作者言语行为的话语类转述动词来表达。这些扩展性资源一定程度上允许其他命题或立场的介入,从而强化了作者研究领域的实际价值。  本研究希望上述发现能够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学习者更好地阅读和写作学术论文提供参考价值,并为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策划 刘之昆 余 玮  从1922年5月5日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到今天,中国共青团已经走过了86个年头。在中国共青团的历史上既有战争年代的赴汤蹈火,英勇对敌,也有和平年代的火热建设,开拓创新。86年的岁月里,留下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团员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前行的足迹;86年的征程中,回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团员和祖国共奋进的主题曲。  今天,当团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前夕,回望风雷激荡的建团初
虽然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已经开始,华裔美国作家却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从美国文坛脱颖而出,令美国书评界为之耳目一新.学术界把第二代华裔作家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