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日益庞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不可回避的严峻现实。如何做好养老工作,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自我养老以及儿女养老为主的家庭养老已经无法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主要养老方式延续下去。如何选择一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养老方式并大力推广,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模式,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新途径。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模式,将传统家庭养老和目前机构养老的优势进行融合,较为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民生意愿,也是应对我国未来老龄化问题的一个最佳方式。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还处于整个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此服务模式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选择广州市沙园街道作为案例。广州市是我国最早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地区之一。本文聚焦于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道,从对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出发,基于合作治理理论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描述了沙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开展现状,发现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过窄、非营利组织替代作用有限、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人才储备薄弱、老人知晓率及参与意愿不理想等。针对发现的服务困境,从合作治理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视角分析了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作为合作主体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地位存在差异,双方合作尚欠缺信任,双方职能边界不够清晰,服务购买过程中竞争机制不健全,服务开展过程中责任机制及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水平不够。因此,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合作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提出提高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需要从加强培育非营利组织成长以缩小双方能力地位差距、增进双方信任度、明晰双方职能边界、健全完善竞争机制、责任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理顺合作流程、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着手,最终形成合力,可促进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获得更好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