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岩石边坡工程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该课题以软岩及其不利组合控制岩石边坡稳定性为主线,通过大量野外现场调查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应用室内和现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分析计算等手段研究了软岩边坡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1 提出等价连续岩体结构模型概念.2 基于边坡系统信息的灰色特点和工程地质类比思想,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应用于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并提出边坡岩体质量指标、控制性结构面方位指标、结构面条件系数、坡高系数和边坡开挖方法5个综合评价指标,经实例验证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3 基于岩土工程问题的不确定性特点,应用不确定分析方法对滑动失稳的软岩边坡进行分析计算,在计算安全系数的同时引入了破坏概率,即利于与传统安全系数的经验结果比较又便于风险评价与决策,因此较传统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宜在边坡工程中推广.4 经过较为严密的分析计算,得出与层状软岩边坡稳定性有关的两条重要结论,即:(1)顺倾岩层滑移弯曲临界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岩层单层厚度、滑移面的力学性质、岩层倾角和岩体弹性模量;(2)反倾岩层弯曲倾倒拉裂失稳临界深度的各主要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岩层单层厚度、边坡坡角、弹性模量和层面内摩擦角.为层状软岩边坡的工程治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5 应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倾向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岩层滑移弯曲、近水平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岩层差异滑动压致拉裂和反倾向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岩层弯曲倾倒拉裂的变形破坏机制,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工程治理要点:对顺倾各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宜优先考虑增加岩层单层厚度的措施;对近水平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则在于保护软弱层的封闭环境和阻止裂隙面的扩展贯通;对反倾向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则在于增加岩层单层厚度,防止岩层弯曲拉裂,治理的重点在于坡顶而不是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