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边坡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岩石边坡工程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该课题以软岩及其不利组合控制岩石边坡稳定性为主线,通过大量野外现场调查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应用室内和现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分析计算等手段研究了软岩边坡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1 提出等价连续岩体结构模型概念.2 基于边坡系统信息的灰色特点和工程地质类比思想,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应用于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并提出边坡岩体质量指标、控制性结构面方位指标、结构面条件系数、坡高系数和边坡开挖方法5个综合评价指标,经实例验证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3 基于岩土工程问题的不确定性特点,应用不确定分析方法对滑动失稳的软岩边坡进行分析计算,在计算安全系数的同时引入了破坏概率,即利于与传统安全系数的经验结果比较又便于风险评价与决策,因此较传统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宜在边坡工程中推广.4 经过较为严密的分析计算,得出与层状软岩边坡稳定性有关的两条重要结论,即:(1)顺倾岩层滑移弯曲临界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岩层单层厚度、滑移面的力学性质、岩层倾角和岩体弹性模量;(2)反倾岩层弯曲倾倒拉裂失稳临界深度的各主要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岩层单层厚度、边坡坡角、弹性模量和层面内摩擦角.为层状软岩边坡的工程治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5 应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倾向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岩层滑移弯曲、近水平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岩层差异滑动压致拉裂和反倾向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岩层弯曲倾倒拉裂的变形破坏机制,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工程治理要点:对顺倾各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宜优先考虑增加岩层单层厚度的措施;对近水平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则在于保护软弱层的封闭环境和阻止裂隙面的扩展贯通;对反倾向层状结构软岩边坡则在于增加岩层单层厚度,防止岩层弯曲拉裂,治理的重点在于坡顶而不是坡脚.
其他文献
规范是设计的重要依据,全面掌握规范的设计思想,合理运用规范的设计条文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将设计规范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规范程序化,程序商品化
该文从优化设计的角度对预张力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回顾了结构优化研究的发展过程,综述了预张力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肯定了预张力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价值.
滑坡[1]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滑坡灾害,在影响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工边坡开挖,矿山开采等人类活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越来越广的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采用碳纤维片材对梁板等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碳纤
本文以典型的工程——徐州师范大学体育中心游泳馆为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了变异钢拱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论文首先对变异钢拱架结构设计可采用的软件、结构模型的建立、支
学位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近年来在高层住宅中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但是国内外对短肢墙结构的试验研究进行的较少.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钢筋混凝土短肢剪
本文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断裂能的各种因素,选择了5个强度等级的碎石混凝土和卵石混凝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共制作了40个截面为100×100mm,长度为400mm,预制裂缝长度为10mm,宽度为3m
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优化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优化设计就是把最优化数学原理应用到工程设计之中,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到尽可能完善的或者最适宜的方案的一种现代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形式的斜拉桥越来越多,组合梁斜拉桥混凝土徐变效应是该类桥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正在建设的某钢槽型梁-混凝土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