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烃硝化反应的机理研究目前还存在争论。本论文从硝化反应的活性进攻试剂,硝酰阳离子(NO2+)的结构和反应特性出发,对有关硝化反应的理论提出一些新见解。 精确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NO2+是对称直线构型,其键长短于一般的N-O键,它的对称伸缩振动位于1396cm-1处,具有很强的拉曼效应。NO2+的生成热很大,通过与NO2和NO2-的对比可知,NO2+具有很强的夺电子能力。它通过弯曲变形可以获得更大的夺电子能力。作为Lewis酸,NO2+可与各种溶剂分子或负离子发生载体化作用,从而降低体系中游离NO2+的浓度,强酸可以阻止NO2+的载体化作用。各种硝化剂其实就是NO2+的载体化物,而游离NO2+的生成就是H+将NO2+从其载体化物中置换出来的过程。 NO2+与苯分子反应,首先通过电子转移形成一个自由基对配合物,然后经重排反应生成σ配合物,后者失去H+产生硝基化合物。NO2+与氯苯或甲苯反应可以生成四种不同的自由基对配合物,它们的稳定性及重排反应活性将决定产物分布。芳环上取代基性质对产物分布的可调性具有重要的影响。O3-NO2体系的硝化反应中,产生了游离的芳烃正离子自由基(ArH+),其产物分布决定于ArH+上的自旋密度分布。 本论文采用拉曼光谱测定了20℃~40℃时HNO3-H2SO4-H2O混酸体系中NO2+的浓度以及硝酸的分解率,并将测定结果以三角形图表示。从理论上探讨了硝酸100%和0%两条等分解线的位置,并指出在低酸度区域,硝酸与硫酸按1:1的系数进行反应;在高酸度区域,则按1:2的系数进行反应。通过混酸三角形图可以研究硝化反应过程中体系物系点的变化,根据分析,本文推荐两种不包含配酸操作的方法。即将硝酸和硫酸中的一种作为溶剂首先与有机物混合,而将另一种滴加进入反应体系,这样可避免体系中NO2+浓度发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