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出生于巴塞罗那的爱德华多·门多萨是西班牙“1968年一代”第一个赢得评论界承认的作家,他的小说代表了佛朗哥统治结束之后西班牙小说的振兴。他在文学界的崭露头角不仅归功于其作品数量之多,更归功于其作品体裁和风格多样,包括小说、散文和影视戏剧剧本。他的小说具有现代叙事文学的共同特点:错综复杂的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定的历史距离感;社会批评不再孤立自足地出现,而是嵌在情节本身里,作为它自然的派生物。2010年他以新作《猫斗》获得了该年度的行星小说奖。作为这一重量级奖项的得主,门多萨再次赢得了评论界的瞩目。门多萨的众多作品中最受关注的是他的侦探小说。在他所有的小说中,五篇有侦探小说的痕迹,分别是《一桩疑案》、《一出轻喜剧》以及主角为无名氏精神病人的侦探小说三部曲《闹鬼地下墓穴之谜》、《橄榄迷宫》和《女士发廊奇遇记》。笔者试图深入研究的正是上述三部曲系列。这三部小说在风格上和前两本区别很大。前者采取了较为严肃的态度来反映社会现实,后者则另辟蹊径,用戏谑的态度和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一个非典型性侦探的历险记。该系列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较长,故事自成体系,和门多萨其他作品比较有其值得研究的特殊性。内战后,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变,文坛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较为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加上出版界在这一时期对美国经典侦探小说的大量译介,促使西班牙产生了一批以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为创作范本的作家。在仿效外国模式的同时,这些作家用笔墨反映了西班牙本国的人事和特殊的社会问题,试图发展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西班牙新侦探小说”。门多萨就是这一时期西班牙新侦探小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相比同时期的其他作家诸如马努埃尔·巴斯克斯·蒙塔尔万和胡安·马德里等人创造的西班牙式硬汉小说,门多萨的侦探小说三部曲集中表现了他的大胆创新。三部曲以一个无名氏精神病人充当大侦探的角色展开让人啼笑皆非的历险。人物形象设定的特殊性使得门多萨小说的主角在探案过程、解谜方式和最终结果上都与传统的侦探大有区别,从而大大超出了读者预期,为这一模式化的文学类型开辟了新出路。作为通俗小说却并没有向经典模式靠拢,门多萨的三部曲没有得到评论界足够的重视。它们的主角和传统的古板严肃的侦探形象大相径庭。然而他滑稽可笑的外表和出人意表的行事作风并非只是取悦读者的浅薄流俗的噱头。他所表现的喜剧感和自嘲精神,行事作风中的疯癫和夸张让人不由联想到西班牙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流浪汉小说和《堂吉诃德》中经典人物形象的精神和特点,具有浓郁的“西班牙制造”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门多萨三部曲中的侦探形象的分析和与同时期西班牙其他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侦探形象的对比,凸显门多萨的无名侦探的西班牙化特点,表现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对西班牙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体现,挖掘荒诞不经的人物设定所反映的深层思考。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作为类型文学且具有模式化特点的侦探小说的传统侦探形象,通过和西班牙新时期侦探小说中代表性人物的对比展现出门多萨在人物塑造上的独树一帜。他并非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赋予人物形象很多新的、看似匪夷所思的特征。第二部分的两个章节则详细比照了门多萨笔下的疯子侦探形象与西班牙传统文学中的流浪汉形象和著名的骑士堂吉诃德的相似之处,从而展示门多萨在此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非随意而为,这个疯子侦探的形象设定影射了西班牙文学史上两个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经典人物。门多萨在侦探小说这一模式化的新兴文学类型中,赋予了作为主角的侦探西班牙文学两大经典人物的特点,使得以这个有性格的侦探作为主角的三部曲脱离了对国外经典侦探小说的简单模仿,成为具有西班牙特色的戏仿之作。这样的人物性格特征也使得脱胎于美国硬汉小说的西班牙新侦探小说更好地发挥了它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不仅在创新性而且在现实性和社会关怀性上走的更远。本文试图通过上述分析使这个无名侦探的形象不再默默无闻,希望这位有着浓郁西班牙文学风格的作家能成为中国读者了解西班牙文学作品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