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表皮作为建筑与外界分隔的界限,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部位。与传统的建筑表皮相比,可变建筑表皮可通过将主动式与被动式节能技术互补结合到建筑表皮中来提高室内光环境舒适度,从而减少机械、电气系统的使用,实现节能减排。本文以优化建筑光环境作为可变建筑表皮设计的切入点,采用文献综述、多学科交叉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从可变建筑表皮的理论基础出发,借助参数化设计软件Rhino、Grasshopper以及参数化性能分析工具包Ladybug Tools逐步建立起了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可变建筑表皮参数化设计方法的流程框架,实现了建筑性能模拟平台与参数化建模平台间的衔接,提升了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可变建筑表皮设计逻辑的合理性,强化了其设计过程的严密性。通过一个虚拟案例的设计实验验证了这一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模拟结果,将通过该设计方法得出的可变建筑表皮应用于建筑后,相比于未使用建筑表皮、以及使用传统静态建筑表皮的建筑,在保证了室内采光需求的前提下(UDI和DA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减少室内不舒适眩光发生的概率,提高室内光环境的舒适度,并且相比于未使用建筑表皮的建筑全年节能约29.4%,相比于使用传统静态建筑表皮的建筑全年节能约24.15%,证明该可变建筑表皮在改善室内光环境与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最后总结了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可变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在早期设计阶段的技术优势及其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可变建筑表皮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