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药用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本论文引言部分对19世纪60年代至今,从臭椿中分离出的20多种苦木苦味素类物质的化学结构及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苦木苦味素是苦木科植物含有的特征性成分,主要为四环二萜内酯和五环二萜内酯。该类化合物的新颖结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而,在1983-1987年完成了对苦木内酯A-N(shiniulactone A-N)的分离和结构鉴定,随之出现了有关臭椿中活性成分抗病毒、抗肿瘤、抗阿米巴、杀菌和抗疟活性以及其化感作用、除草作用的研究。其后,于1996年和2003年又出现了有关臭椿醇A-G(ailantinol A-G)的报道。从有关臭椿的植物化学及其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历程来看,19世纪80年代可以作为该植物研究的鼎盛时期,其后至今,对该植物材料的关注程度和研究力度呈下降态势。引言部分中,在总结和归纳有关臭椿的植物化学和活性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我们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剖析,结合沈建国等人对药用植物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的筛选和臭椿抗TMV的作用机制研究,我们认为,应该加大对该植物材料开发成为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的研究力度。为此,我们对臭椿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然后,进行抗TMV活性的测定,以期明确臭椿中抗TMV活性物质的种类,为该植物材料的开发利用和活性物质抗TMV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采用正相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液相色谱分离方法,从中药椿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学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7为新木脂素(neolignan)类化合物,化合物8~10为苦木苦味素类物质,化合物11~12为芳酸化合物。采用局部枯斑法和叶碟法测定了化合物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和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2-dihydroailanthone)对TMV侵染和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8.5%和62.8%,抑制作用显著。实验结果证明,2-dihydroailanthone是臭椿中具有抗TMV活性的有效成分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卡林型金矿是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镇发现而得名。卡林型金矿床的低品位金属含量很低,大部分发育为 Au- As- Hg- Sb- Ti 等含有微量元素组成与含有中低温热液侵蚀矿物组合,并且构成了以中温为主的环境,不具备典型的表层低温热液矿床与热泉型金矿床。本文首先概述了卡林型金矿,对卡林型金矿床主要的地质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控矿因素及找矿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
摘 要:瓦斯事故是煤矿常见的重大灾害事故,它的发生对矿井的破坏性极大,伤害人员多,社会影响坏。因此,严格落实"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瓦斯; 事故  引言: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时,瓦斯涌出到生产巷道空间,对井下生产活动造成安全威胁。不论瓦斯涌出量多少,一直是矿井生产中主要危险源,瓦斯灾害防治就成为矿井
期刊
本文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为材料,初步测定了6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对韭蛆的生物活性,在所测定的六百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中,有9株分离株对韭蛆
摘 要:对于现在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相关医院的管理制度也要有相应的提升,在很多情况上来说,医院对于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对相关的医院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这是因为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去医院诊治都希望自己在医院的档案能有一个合理的隐私性保管。而且对于相关的医院来说对医院档案进行相应的保管,在发现类似的病人时能够为病人做出最及时的治疗,从而从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整个医院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世界性分布,是新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所有棉花种植区。本论文对新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的蕾期抗蚜性进行了鉴定,结合鉴定结果,对部分主栽品种的形态抗蚜性、生化抗蚜性以及诱导抗蚜性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新疆棉区主栽的22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棉花蕾期抗蚜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