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开展与深入,湖南省工业化正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些成绩是建立在高昂的环境代价之上的,作为全国重要的酸雨区,湖南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相较突出,湖南工业化进程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这种形势下,将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与环境问题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探索二者矛盾解决之道极具现实性、战略性和紧迫性。论文以界定工业化、环境等相关基本概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工业化与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工业化和环境二者统一于“经济—环境”大系统下,二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本文继而指出工业化影响环境的主要取决因子,并深入分析了各主要取决因子影响环境的作用机理,且对比分析了新、旧工业化道路不同的环境效应。在工业化与环境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对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湖南省工业化推进和环境演化态势做了一般性的概括描述,接着分别构建了表征工业化进展程度和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综合指标—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IAI)、环境污染综合指数(EPI),并利用这两个综合指数对1996-2008年湖南省的工业化推进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研究发现,1996年以来,湖南省工业化高速持续推进,但截止2008年湖南省的工业化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期间,环境质量与工业化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1996-2006年,环境污染逐年加剧,环境质量急剧恶化;2007-2008年,由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污染排放减少,环境恶化态势有所遏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湖南省今后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如何协调与环境的矛盾,实现工业化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在此文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相较学者之前的研究,论文可能的出新点主要有以下三处:一是指出工业化影响环境的五大主要取决因子,并对各因子作用于环境的影响机理做了相较深入分析;二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新工业化道路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做了比较分析;三是表征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标的构建相较而言更全面、更合理。论文的研究兼具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一方面有望丰富该领域的研究,为大中专院校和相应的研究机构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业化与环境问题提供实证数据与基础;另一方面,笔者希望论文研究能够对湖南省以及其他省市协调好工业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