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的肿瘤。膀胱移行细胞癌常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药物化疗。然而,目前的术后化疗药物的疗效不甚理想,保留膀胱的患者,两年内超过半数肿瘤要复发,并且有10%-15%的有恶性程度增加趋势,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对提高膀胱肿瘤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发现并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仍然是医学界所必须面对的十分艰巨而长期的使命与挑战。中医药在治疗、康复、养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防治膀胱肿瘤的研究尚不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草甜素(glycynhizin, GL)是从甘草中分离出来的三萜类成分,具有较为广泛的抗瘤活性,能抑制乳腺癌、肝癌及前列腺癌等细胞生长。还未见有对膀胱肿瘤抑制作用的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甘草甜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为甘草甜素作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膀胱癌T24细胞,观察甘草甜素处理后的量效、时效关系。使用甘草甜素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200、400、800μmol/L),处理不同时间(24、48和72 h)后,光镜下观察甘草甜素对T24细胞形态学变化。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对不同浓度甘草甜素作用不同时间后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2收集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μmol/L)甘草甜素作用48小时的T24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后经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膀胱癌T24周期、凋亡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下甘草甜素对T24细胞PCNA、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甘草甜素抑制T24细胞增殖不同浓度的甘草甜素作用T24细胞24 h后,光镜下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悬浮细胞增多,细胞变小、变圆、皱缩,核固缩破碎,排列松散或聚集成团,细胞内颗粒增多,培养液中细胞碎片增多。MTT检测结果显示,甘草甜素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T24细胞的增殖。且通过LSD-t检验发现甘草甜素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关系。2甘草甜素可诱导T24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甘草甜素作用48 h后,25、50、100、200、400μmol/L的甘草甜素可使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而G2/M和S期细胞减少(P<0.01)。甘草甜素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T24细胞凋亡。3甘草甜素可明显下调T24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甘草甜素(50、100、200、400μmol/L)作用48小时后,T24细胞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随着甘草甜素浓度的增高,PCNA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呈剂量依赖性。4甘草甜素可明显下调T24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甘草甜素(50、100、200、400μmol/L)作用48小时后,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T24细胞中Bcl-2的表达逐渐降低,而Bax表达逐渐增高,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T24细胞中Bax/Bcl-2的比值逐渐增高。结论:甘草甜素可明显抑制T24细胞增殖,可能通过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将T24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甘草甜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T24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提高Bax/Bcl-2的比值有关,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