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建立,先后经历了平稳发展、迅速扩张以及理性发展三个阶段。不管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还是如今的“白银时代”,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呈现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双重特征;同时,经济社会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口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转变。而人口是住房需求的主体,人口数量尤其人口结构的变动对住房需求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转变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如何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于人的功能则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探讨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关系,分析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机制,并实证研究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具体影响,进而重点考察该影响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首先,本文介绍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影响的研究成果。其次,分析了影响住房需求的主要因素,并着重阐述了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机制。再次,概述了我国人口结构及住房市场的转变历程,比较分析了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人口结构与住房市场的发展状况。接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在之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模型。实证方面,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人口比重、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新开工住宅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少儿抚养比与住房需求呈负相关关系,而房价对住房需求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愈高的地区,其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愈加明显;在显著性的人口结构变量中,东部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均为显著,中部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城镇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显著影响,而西部仅有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是显著的。最后,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住房市场的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