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本病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有冠心病,而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该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我国虽然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也呈快速地增长趋势,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目前,临床经验已经表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 CA)为经典的冠心病检查方法,因其准确度较高,被誉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DSA冠状动脉造影出现时间最早,技术比较成熟,且可以引导治疗,目前,在绝大多数医院都在使用DSA进行冠脉造影。同时,在放射性介入手术中,冠状动脉介入程序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在1996年,美国执行的放射性介入程序的次数就超过了700000,而心源性干预措施的冠脉程序与其它介入程序相比为700000:30000。在放射性介入程序过程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长时间在X射线下操作,因此,患者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都会受到大量的辐射照射,不仅有可能引发确定性效应,如患者皮肤损伤,术者眼晶状体损伤等,同时还会增加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如血象发生改变(白血病)和年轻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等。然而,人们通常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图像,在很多时候都使用较高条件的X射线照射,这就增加介入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据调查,很多介入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已经超过个人剂量约束值,同时,根据文献报道,介入过程中的患者的放射性损伤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X射线的防护问题,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尽可能地降低,并将其限制在合理地可接受的水平,以防止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本实验根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时的摄影和透视条件,利用仿真人体模型,模拟冠脉造影手术,对患者各敏感器官的剂量,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铅衣前和铅衣后皮肤表面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并分析,目的是在实行介入手术过程中,对X射线照射是否可以引发放射性损伤,以及介入手术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学问题进行分析,为介入工作人员实行介入手术时,在防护问题方面,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