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超过一半的农村居民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振兴农村金融,满足农户对资本的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扶贫性的信贷机制,小额信贷在我国经历试点、推广运行阶段,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与国际小额信贷的稳健、快速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的小额信贷实践基本停留在国外世纪年代的水平,小额信贷机构财务绩效欠佳,很难实现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因此,对小额信贷机构财务绩效的研究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关于小额信贷机构财务绩效的研究大多基于国家视角,县域范围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机构的一种)是在县域范围内最主要为农户等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陕北榆林地区12个县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2-2017年的财务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机构财务绩效的相关建议。首先,论文对小额信贷机构财务绩效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主要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小额信贷机构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的概念、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从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发展能力四个角度对机构的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了数据包络法(DEA)对机构的财务绩效也做了实证分析。最后,论文以基于DEA的样本机构的财务绩效分析为研究基础,分别从风险管理水平、吸收储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率、小额信贷技术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对机构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对财务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就提升机构财务绩效提出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机构的财务绩效总体来说较好,但仍然需要有所提升。且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吸收储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小额信贷技术均与机构的财务绩效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与机构的财务绩效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