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放大的生物传感器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增强拉曼(SERS)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i)是最近几年刚兴起的两种检测方法,干扰性小、检测速度快、灵敏性好等优点使得它们快速发展。本研究论文利用这两种新颖的检测方法结合杂交链式反应、聚合酶循环放大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构建了几种能有效检测离子和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内容如下:1、基于靶标汞离子引发的杂交链式反应和纳米生物条码的放大技术,以表面增强拉曼作为检测手段,设计了一种检测汞离子的方法。首先利用T-Hg2+-T的稳定结合作用,将靶标分子Hg2+引入,然后利用杂交链式反应为拉曼信号分子的结合提供大量位点,生物条码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保证了大量信号分子的附着,最后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强相互作用,将信号分子引入到磁珠上,通过检测磁珠上拉曼信号分子的强度,实现对Hg2+的有效检测。此方法新颖,简单,有创新性,为检测环境中的Hg2+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2、构建了一种将生物纳米材料与杂交链式反应相结合,利用SPR检测Hg2+的方法。利用T-Hg2+-T的特殊结构,将两条错配的DNA与Hg2+相结合,在杂交链式反应与生物纳米材料的双重放大作用下,利用纳米材料与等离子的耦合作用与增重效应,可以增强SPR的信号值,实验中的检测到的最低浓度1.0×10-10 M。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高选择性地检测Hg2+,为定量检测重金属离子打开了新思路。3、此方案充分利用聚合酶的放大作用与生物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等离子效应,实现了对凝血酶的检测。利用凝血酶与适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定量的凝血酶转换为易于操作的DNA。发卡DNA与S1生物识别保证了实验的特异性,然后利用金胶纳米粒子和量子点的耦合效应来增强信号。DNA聚合酶可以进行一系列重复大量的聚合置换反应,因此多重放大反应的应用实现了对凝血酶的有效检测。此实验方案温和,简单,经济,将适体与凝血酶的特异性结合换成别的识别作用,就可以广泛应用于小蛋白质的检测。
其他文献
论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先对钐试剂、二碘化钐和三碘化钐促进的一些反应做了简要的描述,接着就对与第一个体系相关的铜试剂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性质及参与的反应做了
聚苯胺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但其溶解性和可加工性极差,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实用化进程,改性聚苯胺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用分子相对较大的有机酸
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化铁(FeF3)因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安全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FeF3极差的导电性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并阻碍了其应用。本论文主要围绕提高FeF3电子电导率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添加五氧化二钒(V2O5)、乙炔黑和二硫化钼(MoS2)等导电性物质对FeF3进行改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采用液相法制备了FeF3(H2O)4.5前驱体,
稀土元素独特的4f电子构型,从而具有多种优越的光学性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介孔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径分布窄等结构特点而具备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
卟啉是自然界众多蛋白质和酶的活性中心,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卟啉化合物已经用于血红蛋白模型、电子转移功能和分子识别及催化研究等仿生化学研究。水溶性磺酸根离子卟啉
近年来,杂化材料的研究论文快速增长,同时来自行业的关注也不断上升,杂化业已代表着一种设计新型材料的方法。聚合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