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组成对掺Eu硫氧化钇系磷光体结构和光谱性质,色度和余辉效应的影响及制备工艺。以期发展一类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安全、高效,稳定的新型红色长余辉磷光体。 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及磷光体长余辉寿命测试等综合实验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掺杂Eu对荧光体Y2O2S:Eu荧光体的发光光谱、色度和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Mg,Ti含量对磷光体基质结构性能、发光强度与余辉曲线的影响及其适宜的掺杂浓度;基此,研究了在给定Mg,Ti含量时,不同Eu掺量对磷光体发光强度和余辉的影响规律;从稀土掺杂和色度合成原理分别探讨了Eu的发光敏化增强和制备不同光色长余辉磷光体的可能性。 研究了不同Eu含量对Y2O2S:Eu荧光体光谱性能、发光效率和色度的影响,给出了最适宜的掺Eu浓度,为进一步研究探讨Y2O2S:Eu,Mg,Ti长余辉磷光体的基质组成和发光性能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随着Eu浓度的增加,荧光体Y2O2S:Eu激发光谱发生红移,发射强度增大,红色单色性变好,这是因为Eu的5D0和SDl、5D2发射能级跃迁发光的淬灭浓度不同,当浓度≥1.2mol%时,后两者因交叉弛豫引起浓度淬灭。 研究了不同的Mg,Ti掺杂量对Y2O2S-Eu,Mg,Ti磷光体发光强度和余辉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掺杂Eu、Mg、Ti的Y2O2S:0.002Eu,0.02Mg,0.01Ti磷光体具有长余辉特性,但强度较弱。当Mg含量给定(20mol%)Ti掺量依次增加到10mol%,余辉强度持续增强,随后减弱。反之,Ti含量给定(10mol%),随Mg掺量增加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其余辉最强处Mg含量约20mol%,但Ti对余辉的增强作用较Mg更为显著。 确定磷光体最适宜Mg,Ti掺杂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Eu含量对磷光体的发光性能和色度的影响。随Eu含量增加,磷光体余辉强度先增加后迅速降低,有一个最适宜掺杂浓度,此时余辉强度达到最高,但色度偏橙。 研究了不同离子掺杂(Bi,Dy,Gd,La,Sm)对磷光体发光和余辉强度的影响规律。掺杂适量的Dy,Gd,La,Sm可提高磷光体发光效率,而掺Bi则使磷光体强度降低。掺杂微量Bi和Sm使余辉强度的提高,但Dy、La和Gd则使磷光体余辉强度有所降低,其中Dy较为明显。 研究了红色磷光体与掺Eu铝酸盐磷光体的物理复合及对色度的影响,实验发现红色磷光体与铝酸盐磷光体按100:20比例混配可获得接近白色长余辉磷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