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巴的绿色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探索历程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左翼学者的关注。殖民破坏、大国依赖、单一种植等因素是导致革命胜利前古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加剧古巴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缺的资源供给等困境,工业化程度尚且不高的古巴果断放弃传统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历经基础铺设、框架建立以及自我转型等发展过程,探索出一条自给自足的绿色发展之路。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在农业方面,打造具有古巴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在工业方面,实施石油替代计划并对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可再生处理;在劳动关系方面,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社会发展方面,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经过多年努力,古巴的绿色发展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古巴仍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领导层更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够协调、与美国复杂且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等,这些都是古巴当前需要应对的困境。古巴的绿色发展既是基于本国实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也为不同制度国家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不过,古巴的绿色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和成熟。古巴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绿色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古巴的绿色发展尚缺乏深度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古巴的国情及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与我国差异不小,绿色发展水平不同,但其在都市农业、永续栽培模式、公众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湿地生态补偿项目周期长、回报低、项目交易结构复杂,作为逐利的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质的湿地生态补偿热情不高,其生态补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补
概述了传统建筑保温材料的分类和性能,介绍了若干种国内较少应用,有较好发展前途的建筑保温材料,呼吁发展新型保温材料应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扶持。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揭露社会的丑
电视作为重要的传统传播媒介,电视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直接决定节目本身的感染力。本文在分析语言表现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增强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