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GDP总额连年攀升,而与此伴随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无法平衡,绿色金融作为金融领域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应运而生,其中绿色信贷作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绿色金融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自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局三大部门首次提出绿色信贷概念以来,绿色信贷政策已经过了十余年的不断发展,但绿色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大部分银行的绿色信贷占比不超过贷款业务的10%,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始终不高。考虑到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是以经营绩效为首要目标,开展绿色信贷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将决定商业银行的态度和行为。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资料的归纳总结,从理论上分析了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介绍了当前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外部政策问题和银行内部管理问题。接着从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角度出发,以我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为典型案例,梳理其绿色信贷业务的背景、动机和发展现状。利用事件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后股价的波动情况以及绿色信贷发展十年间,兴业银行经营绩效在行业内的变化。可以看出,在2008年,市场认为绿色信贷确实可以影响兴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但市场持有保守的态度,这和当时国内绿色信贷业务处于初期,政策较不明朗的现实情况比较一致。接下来通过银行经营绩效体系的搭建,对比行业内其他15家典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值,可知兴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确实在十年绿色信贷蓬勃发展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更加客观严谨,采用面板VAR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可知,上一期的绿色信贷投入可以对当期的经营绩效造成显著的影响,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也可知,绿色信贷确实可以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持续上升的正向冲击。所以本文最后针对之前提出的政策现存问题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问题提出了对应建议,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对兴业银行后续的绿色信贷发展提出建议,希望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抓住绿色信贷的发展机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