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高一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能作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能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抓起,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根据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柳州市区12所中学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对各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观察、访谈、对比分析,认为目前柳州市高一信息技术课的实施过程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教材与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和教学理念缺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太少,所采用教学策略、评价方式及反馈策略等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现有教学环境无法为教学提供足够支撑等。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教材与教学需求的矛盾、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观念的改变及教学环境的建设等问题需要通过各级教育部门互相协调、共同努力来完成,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则可以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来解决,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阶段要强化学习者分析,建立学习者档案用以记录学习者的起点特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依据学习者分析的结果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实施阶段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阶段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和反馈机制等等。最后,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柳州三中进行的半年信息技术教学试点工作,并提供了几则教学案例以供柳州市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改参考。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卓著,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鉴于此,对近30年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成果和思路进行总结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即发现这些成果中的存疑之处,挖掘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新的智力定义,他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即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的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即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
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极有必要的。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存在缺失,教师应该在加强自身环境教育意识之外积极采取措施
期刊
网络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许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的主体性问题。作者深入分析了涉网大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成因,论证了依靠技术手段、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