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所有政治活动的进行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革命,而1927-1949年间的国共斗争又是这一主题下最重要的政治图像。气势恢宏的革命图像背后是革命政党对民众进行的政治动员,作为一个典型的乡村国家,这种动员的场景便被限制在乡村共同体中,这使得革命如想取得胜利,作为组织者的共产党就必须有效地动员起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如何瓦解乡村社会中既有的权力结构,从而将权威基础和民众忠诚集中于自身;如何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及与之配套的话语体系,从而确立起革命秩序的合法性;如何让农民在革命中得到经济、政治和人身等方面的“实惠”,从而调动起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这些都成为了共产党在这场乡村革命中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而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和暴力所能胜任的,它需要一套精细的策略和技术操作作为支撑。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将视角从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下移,那么延续了20多年的国共斗争可以说是一场关于治理术的竞争,共产党在乡村地区通过其治理术的有效运作,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持续性动员,并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这场革命中,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概念,如土地改革、诉苦制度和阶级划分等,其背后都有着革命政党详细的策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