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肌肉不同组分嘌呤含量差异对口感性状的影响及其遗传基础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m3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和美味一直都是人们对食物的基本追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肉类消费量也随之增加。猪肉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消费肉类之一,近年来颇为人们诟病,原因在于:一就健康而言,猪肉虽然一方面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但是肉中某些成分摄入过多易导致人体代谢疾病,如猪肉中的嘌呤含量较高,摄入过多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二就口味而言,在猪肉市场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西方瘦肉型商品猪的肉质偏差,其口感与风味明显低于中国的地方猪品种。因此,研究嘌呤组分与含量对肉质的影响,并探究嘌呤组成的遗传学基础,对健康优质肉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以嵌合家系F6群体406头猪的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对四种嘌呤性状(鸟嘌呤、腺嘌呤、次黄嘌呤和总嘌呤)和五种口感指标(嫩度、多汁性、油腻度、鲜味和总体喜爱度)进行了精准表型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果:(1)对痛风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两种嘌呤碱基(腺嘌呤和次黄嘌呤)占肉中嘌呤总量的90%左右,它们均与嫩度、多汁性、油腻度和总体喜爱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且相关关系极显著(-0.240.05)。这提示降低腺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可提升猪肉的口感品质。(2)对痛风的发生作用相对较小的鸟嘌呤占嘌呤总量的10%左右,它作为鲜味物质鸟苷酸的重要组成成分,仅与鲜味呈正相关的关系,且相关关系极显著(r=0.17,P<0.001)。这提示提高鸟嘌呤的含量可提升猪肉的鲜美程度。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利用嵌合家系F6群体(N=836)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基因型数据(标记数为29441527),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精细定位了影响上述4种猪肉嘌呤含量指标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搜寻了周边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阐述如下:(3)鸟嘌呤的GWAS结果:共检测到1661个达染色体水平(1×10-6)的显著关联位点,其中12号染色体(SSC12)上的QTL最显著(P=1.21×10-20)。最显著位点可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程度的11.3%,单个次等位基因可提高1.16 mg/100g的鸟嘌呤含量。将SSC12上最显著点固定后进行GWAS,SSC12上的信号消失,其它染色体未出现显著的QTL,提示鸟嘌呤可能受到位于SSC12上某一主效基因的调控。(4)腺嘌呤的GWAS结果:共检测到71个达染色体水平的显著关联位点,且在SSC12上同样定位到影响腺嘌呤含量的显著QTL(P=2.03×10-8)。最显著位点可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程度的8.12%,单个次等位基因可降低1.93 mg/100g的腺嘌呤含量。且腺嘌呤与鸟嘌呤在SSC12上最显著的两个SNP之间连锁不平衡程度很低(r2=0.0035),提示它们不共享同一QTL。(5)次黄嘌呤的GWAS结果:共定位到8个影响次黄嘌呤含量的显著QTL,分别位于SSC1、SSC4、SSC6、SSC8、SSC9、SSC12、SSC13上,其中SSC13上的QTL最显著(P=3.67×10-10)。最显著位点可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程度的9.3%,单个次等位基因可提高8.0 mg/100g的次黄嘌呤含量。(6)总嘌呤的GWAS结果:在SSC1、SSC4、SSC6、SSC13上定位到影响总嘌呤含量的显著QTL,其中以SSC13的QTL最为显著(P=3.38×10-8)。最显著位点可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程度的5.0%,单个次等位基因可提高3.64 mg/100g的总嘌呤含量。该位点位于SLC22A13和XYLB这两个基因上,而这两个基因分别与尿酸盐的代谢及能量代谢相关。(7)四种嘌呤的富集分析结果:对影响四种嘌呤含量的总共473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富集分析,共得到153条GO条目和10条KEGG通路,这些候选基因在嘌呤代谢、肌肉生理及小分子转运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或通路中显著富集。本研究发现不同嘌呤碱基的含量对肉口感品质的影响不同,而且鉴别了多个与各嘌呤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及其强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不仅为猪肉嘌呤组成的精确调控及育种改良指明了方向,也加深了我们对嘌呤性状的遗传基础认识,有助于今后低嘌呤猪种的培育。
其他文献
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1)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为短视频领域的重要代表性平台,快手以平均3.05亿日活跃用户量在全国短视频平台中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为了更好地吸引用户,机构类快手账号细化出了政务类、生活类等不同属性的账号,
学位
学位
在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启迪。本论文基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展开,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进行阐释,并厘定了微课的内涵,探讨了微课的特点和作用。正文部分,笔者探讨了微课应用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并以此
学位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长期以来,有大量学者对英语写作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有一部分学者研究了写作中的语言复杂度。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很少涉及到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也很少有研究能结合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写作动机在写作中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证明这一点;但是几乎没有学者研究写作动机对语言复杂度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英语
学位
在传播景观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本文以“为鄂下单”系列直播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直播带货中的共情传播为研究视角,以人民日报“为鄂下单”的跟帖评论作为基础研究数据,深入探讨共情传播在抗疫期间如何助力直播带货,通过对抗疫期间共情传播个案的研究,剖析出“共情”实现路径,并进一步思考共情传播在常态化直播带货和日常生活场景下的应用。网络直播带货所建立的虚拟亲密社区,借助共情传播最终推动商品销售的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售
学位
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Martin Ford(马丁·福特)2018年发表的《智能缔造者:智能建筑师谈人工智能的真相》(Architects of Intelligence:The truth about AI from the people building it)。全书总共分为26章节,其中包括对23位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工作的世界顶尖研究人员和企业家开展的一对一访谈。译者选取了该书的第三章——
学位
本论文研究了太宰治的晚期作品——《维庸之妻》中文学空间与人物形象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文本空间的分析,阐述了空间对人物行为产生的影响,从新的视点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再利用前田爱的都市空间理论,研究人物对空间的影响;最后结合文本空间和人物形象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维庸之妻》中小金井的家是一个缺乏家庭氛围的空间,但是身为妻子的“我”和大谷都没有试图离开小金井的家,本论文在第一章阐述了小金井的家对“我”和
学位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年)》提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还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资源比较单调,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互性不足等问题出现。为了弥补这一弊端,笔者将游戏化理念引入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进行研究
学位
高中生的身心迅速发展,他们在处理内心矛盾和冲突的同时,还要应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焦虑问题不可避免。焦虑问题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并探讨焦虑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基于网络成瘾“使用满足”模型和有限自制力理论,从网络成瘾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自我控制、领悟社会支持,探究网络成瘾对焦虑的内部作用机制,以期从新的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高中生焦虑的建议。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552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S
学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强调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现行的考核标准更多的是倾向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和应对实际问题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这意味着新的教育目标是一个更加苛刻、更具高度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开始一段革命性的改革。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其能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