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旨在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降解、溶磷、产吲哚乙酸并能拮抗部分植物致病菌的真菌,为研发新型多功能腐熟剂提供基础。实验以采集自成都市温江区和崇州市等地的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出其中的真菌,通过定性筛选获得其中具有纤维素降解、促生、拮抗功能的真菌,并进一步定量分析了供试真菌的上述功能。应用ITS序列的扩增测序、BLAST比对,以及对真菌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的观察,最终确定这些供试菌株的种属。采用秸秆腐熟实验,确定了筛选的菌株秸秆降解能力以及秸秆腐熟物对作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终筛选出了3个优良菌株,制成混合固体菌剂,盆栽实验验证了其对土壤改良效果及对植物的促生作用。通过定性实验,从183株真菌中筛选出了9株具有复合功能的纤维素降解真菌,其编号分别为WJF17、WJF29、WJF40、WJF43、WJFS17、CZF55、CZF60、CZF63和CZF130。定量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真菌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时的CMC酶活性分别为6.19~89.97 U-min-1·mL-1和188.09~~605.32 U·min-1·g-1,滤纸酶活性分别为2.25~10.86 U·min-1·mL-1和32.43~127.81 U·min-1·g-1;在添加相当于5.0g-L-1磷酸钙的培养基中,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为194.37-1538.19 mg·L-1·3d-1;在添加0.5g·L-1的L-色氨酸的培养基中IAA产量为3.87-12.50μg·mL-1·3d-1。这些真菌均对供试的致病真菌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能力,部分对指示细菌具有拮抗能力。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研究了9个菌株的分类地位,WJF17和WJF29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WJF40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WJF43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ZF55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CZF60为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WJFS17为裸节菌(Talaromyces purpurogenus)、CZF63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CZF130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分布于5个属8个种。在秸秆降解试验中,通过测定秸秆的拉力强度、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确定了30d的处理时期内9株真菌的固体菌剂对小麦秸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接种供试真菌后秸秆的拉力强度比对照组降低了1.90%-47.70%,秸秆纤维素含量由约40%降低至6.83%-15.62%,半纤维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秸秆腐熟物的浸提液,对蔬菜种子的萌发率的提升效果分别为-3.67%~11.67%。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最终筛选出了3株优良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WJF43、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CZF55和裸节菌(Talaromyces purpurogenus)WJFS 17,采用盆栽试验验证其功能,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分别为T1:不加秸秆和菌剂的对照组,T2:小麦秸秆+固体菌剂,T3:小麦秸秆,T4:腐熟秸秆+固体菌剂,T5:腐熟秸秆。结果表明,T4处理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地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碳、氮含量,增幅分别达到22.2%、46.1%、42.41%,瓢儿菜吸收磷量增加了15.56%,产量增加了47.25%。因此,筛选获得的WJF43、CZF55和WJFS17是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和促生、拮抗功能的优良真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