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帧间编码及其在TMS320DM642上的优化与实现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U-T的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H.264,相对于先前的视频编码标准,能在相同码率下提供很好的视频图像质量。随着H.264常见的三种开源代码的公开,如何有效地在实际应用系统和工程中实现高分辨率视频图像的H.264实时编码是当前多媒体通信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目前常用的实现平台有。 PC通用处理器、DSP嵌入式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处理系统等,而且各种不同的平台各有优缺点。 如基于PC平台的H.264视频编码器,主要是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CPU处理器实现视频编码,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应用系统,基本上是以软件编解码为主,对于移动用户是很不方便的; 对于基于DSP的嵌入式处理器系统,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复杂的运算,处理精度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尺寸小、功耗低、速度快:而基于ASIC专用处理器的系统,是被广泛应用于性能敏感平台的一种处理器技术,它能支持比嵌入式处理器更快的数据数率,但ASIC处理器缺乏灵活性。 一旦指令固化到芯片硬件中,就很难修改升级,要提高性能,就得重新设计芯片。 本文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基于PC平台研究H.264帧间预测算法,在深入研究前人算法,如基于零运动检测的提前中止、两阶段搜索策略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运动复杂度的变尺寸宏块运动估计方法来优化H.264帧间预测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编码速度和信噪比,且码率只有很小的上升。 另一方面,针对TMS320DM642的DSP嵌入式处理器平台,在利用demo程序熟练掌握DM642开发板性能的基础上,将X264帧间编码程序结合DM642开发板性能结构移植到该DSP平台上,并分别从编译选项(-03选项、-pm选项和-mt选项)的设置、内联函数的使用、短字长数据使用宽长度的存储器访问、循环展开、汇编代码改写等几个方面进一步直接针对DSP系统进行优化,使得编码速度大幅提高,并且信噪比没有下降。 通过实际视频编码发现,基于本文优化的帧间预测编码算法和优化代码在TMS320DM642DSP平台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广域网分布式存储系统所涉及到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充分的研究,提出了新颖有效的实用算法。文章从P2P存储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出发与人脑的记忆过程进行了比照,发现P2P
随着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及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感知、计算和无线网络通信能力的传感器以及由其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引起了人们的
由于具有频谱利用率高、实现容易和接收机结构简单等优点,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OFDM系统载波频率不是很高,且终端的移动速度不是很快时,通常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