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复合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注入是制备纳米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植入金属纳米晶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和非线性光学特性;具有一定取向的单畴铁磁纳米晶具有较大的矫顽力和高存储密度;氧化物纳米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然而,注入基体、束流密度、离子注量对纳米晶形成条件、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以及注入离子与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还不清楚。本论文从同种离子注入不同的基体材料以及不同的离子注入同一种基体材料这两个角度出发,首次在Al2O3等单晶基体中制备了金属Ni、Zn、Sn和NiO、ZnO、SnO2纳米晶,并研究了纳米晶的微观结构和光学、磁学特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Ni离子注入Al2O3、MgO、YSZ和TiO2四种单晶以及退火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除YSZ外,其余三种单晶中都观察到了金属Ni纳米晶,并且注入区域已经完全非晶化。非晶化的基体有利于金属纳米晶的析出。(2)金属Ni纳米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带波长随基体折射率和纳米晶尺寸的增大而增大。(3)金属Ni纳米晶表现出铁磁性,矫顽力都比块材的大。(4)除MgO外,退火后样品中主要纳米晶产物为NiO,退火后的Al2O3单晶中观察到NiO的吸收峰。(5)注入离子的束流密度对金属Ni纳米晶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Al2O3单晶中,当束流密度为5μA/cm2时,有金属Ni纳米晶生成;当束流密度为10μA/cm2时形成的新相是尖晶石结构的NiAl2O4。2.研究了Zn离子注入Al2O3、MgO、YSZ和CaF2四种单晶以及退火后样品的光吸收性能,选择Al2O3单晶做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除YSZ外,其余三种单晶中都观察到了金属Zn纳米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带。(2)600℃退火的Al2O3样品中金属Zn纳米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消失,ZnO的激子吸收峰出现,随退火温度继续升高,由于尖晶石结构的ZnAl2O4形成,ZnO激子吸收峰变弱。(3)Al2O3单晶中ZnO纳米晶有两个发光峰:一个紫外发光峰(370nm)和一个绿色发光峰(500 nm)。紫外发光峰是由室温下ZnO的自由激子复合产生的,绿色发光是由深能级缺陷产生。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比,本论文中制备的ZnO纳米晶尺寸较小,因此具有较强的绿色发光峰。(4)金属Zn纳米晶的尺寸和注量成正比关系,由于量子限域效应,纳米晶尺寸越大,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波长越大。(5)Zn离子注入区域基体发生非晶化转变,退火后,样品从结晶.非晶界面开始再结晶,再结晶区域仍为单晶,但是取向和原基体取向不同。3.研究了Sn离子注入Al2O3、MgO和YSZ三种单晶及其退火后样品的光学性能,选择Al2O3单晶做微观结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单晶中都没有观察到金属Sn纳米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带,这是因为金属Sn的复介电常数无法获得吸收极大值。(2)三种单晶退火后都观察到了SnO2纳米晶的吸收,峰值位于约280 nm。(3)三种单晶中SnO2纳米晶都有三个明显的发光峰,分别位于410nm、520 nm和700 nm。410 nm和520 nm的发光峰和以前的研究结果类似,是由于SnO2半导体纳米晶的深能级缺陷发光,700 nm的发光峰未见报道,这可能是由于被基体包埋的SnO2的表面态或基体和纳米晶之间的界面态产生的。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从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视角,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及其课程建设的改革进行审视与解读。在全球—本土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脉络中,学校特色化改革的"呼之欲出"有其
<正>随着《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收单市场进一步规范。但同时伴生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收单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商户套现、信息泄露等诸多风险,需要在业务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学与材料化学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利用生物分子控制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维度、形貌和尺寸的微纳米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首次选用
电子比热容在研究超导物理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电子的行为,并且可以用来判断与费米面相交叉的能带数目。比热跳跃值可以用来确定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类型,
大筒作为一种乐器,主要用于湖湘地区花鼓戏的伴奏中,并在花鼓戏的伴奏乐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湖湘民俗文化对大筒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湖湘民俗文化对
在本文中,首先对DNA杂交分析和免疫分析的发展及现状作了一般性综述。在第二章中应用纳米粒子作探针结合光散射检测技术,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羊抗人免疫球蛋白的特异性反应为反
为提高自由基固化树脂(FRCR)的性能,扩展其用途,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及乙烯基酯树脂(VER)为基体,分别加入有机层状硅酸盐(OLS),进行了纳米改性的研究。主要工作及结
准一维材料中电荷密度波现象是电子在强关联作用下的一种集体凝聚的表现。人们在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陶瓷材料以及很多其他材料中都可以发现电荷密度波的存在。电荷密度波作为
本论文主要利用核磁共振(NMR)方法,讨论了几种聚合物在溶液中的弛豫过程和大分子的运动行为,包括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在混合溶剂中分子线团大小以及运动行为的研究,得出分
采用流延成型法,分别以FeCl3和戊二醛等对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双极膜,即mPAM/mCMC双极膜。对胶体进行黏度测定,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