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的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是实现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及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译本为分析素材,以韩礼德和哈桑(1976)提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根据他们的划分衔接手段可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这五种衔接手段在英汉中有不同运用。采用对比分析汉英语篇中的衔接关系,综合语篇语言学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以及翻译理论,旨在探讨并归纳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相同点与差异,并深入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针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系统地探讨翻译策略,为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本研究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引言。主要说明作者的研究目的、范围和相关概念。阐明了本文的意义。这里我们对英汉语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其目的就是找出它们的异同并给予解释。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翻译活动,所以本研究的重要性就在于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第二,文献综述。简要回顾衔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衔接与连贯及语篇分析的关系。衔接作为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阐述了国内外对衔接及语篇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第三,介绍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及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第四,小说《阿Q正传》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采用实例对比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阿Q正传》英汉语篇中的五种衔接。总结了两种语言在使用衔接上的差异,并粗略地指出了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语言结构的主要差异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一特点对于英汉衔接手段对比至关重要。本章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第五,探讨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应用衔接理论,以及有效地处理衔接手段的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论,首先简略地复述了论文的主要意思,进一步总结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衔接手段的应用,同时衔接手段也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特定作品的中文本、英译本,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以及翻译时的转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