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鳗鲡拟指环虫病是鳗鲡人工养殖的重要寄生虫病,对鳗鲡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病原问题尚不明确。为明确寄生于福建省内寄生于欧洲鳗鲡拟指环虫的种类及其病原生物学特点,我们对其形态特征、分类、幼虫发育、空间分布、DNA分子标记、多态性等生物学特性开展研究,为拟指环虫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资料。本文共收集了福建罗源、福清、尤溪、建宁、龙岩、莆田、仙游等七个地区部分鳗场的欧鳗拟指环虫,先从形态上鉴别虫种,观察虫卵、幼虫及成虫的形态学特征、虫卵的发育、纤毛蚴虫生活史、寄生部位的分布等,并对成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通过对各地区拟指环虫成虫的形态特征的比较,我们确定,目前寄生于福建省欧洲鳗鲡的拟指环虫有两种,即鳗鲡拟指环虫(Pseudodactylogrus anguillae,Yin etSproston,1948)和短钩拟指环虫(Pseudodactylogrus bini,Kikuchi,1929)。其中罗源、龙岩、尤溪鳗场欧洲鳗鲡寄生的拟指环虫主要为短钩拟指环虫,建宁、莆田、仙游鳗场欧洲鳗鲡寄生的拟指环虫主要为鳗鲡拟指环虫;福清鳗场欧洲鳗鲡两种拟指环虫均有寄生。研究显示寄主粘液对P.bini虫卵的孵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鳗鲡拟指环虫和短钩拟指环虫在鳃上的分布,其中鳗鲡拟指环虫在欧鳗左右鳃的外侧第一片上分布密度最高,短钩拟指环虫在各鳃片上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八个地区的拟指环虫经SSR-PCR,聚丙烯酰胺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灯下观察,应用UPGMA统计分析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显示,两种拟指环虫DNA共扩增出条带28条,平均条带数为7.34±2.6,分子量约在200-1030bp之间。短钩拟指环虫和鳗鲡拟指环虫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0.67之间,各地短钩拟指环虫和鳗鲡拟指环虫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与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基本一致。形态上鉴定的各地拟指环虫种类(短钩拟指环虫或是鳗鲡拟指环虫),在SSR-PCR多态性实验中得到很好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