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研究中对“为什么城镇廉租住房政策落实缓慢”这一问题的反思已经不少,但大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向度,即廉租房作为城市空间的政治性。本研究以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学派的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重新梳理和分析廉租住房的政策逻辑、制度设计、执行上的内在张力,实证调查这项政策的微观效果,来探讨廉租住房政策为什么一度架空,并且时至今日仍然落实缓慢?
从对廉租房产生背景的梳理中,我们发现城镇廉租住房政策创设于受“现代公正”与“发展主义”双重价值体系与行动逻辑左右的空间政治环境中。“双重逻辑”使得城镇廉租住房制度从设计之初就存在矛盾的张力,而与其试行和推广相伴随的又是社会空间的“公正性”在整体上受制于资本逻辑的过程,资本城市化与城市政府“法团化”的相互作用,使得廉租政策的实际运作更是呈现出一种奇怪的、不指向本身福利目标的特殊景观。因此,虽然政府把廉租住房政策视为解决城市“双困”家庭居住困难的基本方略之一,但这一“应然”与“实然”矛盾的政策,本身就存在无法兑现制度承诺的问题而难以取信于民,且由调查得知,即使获得廉租补贴的家庭对制度也并不满意,因为制度结果与“底层的居住福利学”标准存在多方面的矛盾。
透过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城镇廉租住房政策不论在逻辑、行动还是社会基础上都缺乏顺利落实的必要条件,改变势在必行。